关灯
护眼
字体:

本书的看点 之三 暨第一百章纪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昨天晚上在家里看了一部电影《别告诉她》——

    “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家人选择隐瞒奶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纽约长大的碧莉认为知道自己病况是奶奶的人权。因此在华人家庭中上演一场中西文化冲突,一部寻根家庭喜剧。故事改编自华裔女导演王子逸自己的家庭故事,她也因本片被《综艺》杂志评选2019年必关注导演之一。”(——摘自“爱奇艺”之影片“简介”。)

    特别喜欢这部戏这样叙事的“调调”,讲些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的“鸡毛蒜皮”,再用“流水账”一般的手法表现出来,全片一百分钟,“我们”看了也许感受不到多少内心的触动……

    这里这个“我们”,指的是“华人”,或者是儒家传统文化圈子里长大的人,对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我们自然多见不多怪了。

    但是,如果是一个非儒家传统文化圈子里长大的人来看这部电影,其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现在全世界七十七亿人,估摸着怎么都得有六十亿的人,从未受到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即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十年以后(本来想写三十年的,考虑到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故改为十年),当我们的年轻人更加“洋气”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别告诉她》的电影,届时恐怕没有几个年轻观众能做到见惯不惊了。

    拥有这种“调调”的电影还有,但不多。侯孝贤导演的《风柜来的人》算一部,是枝裕和导演的《如父如子》能算一部……

    如果你喜欢上面提到的三部电影,那么我敢肯定你会喜欢《高中啊高中》。不是我生往巨人的肩膀上爬,但作为一个写字的,我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

    打开手机的“起点”APP,“我”的主页里,在那个笔名下注明“现为阅文集团作家”。别叫我“作家”,我只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写字的”,充其量自称一个“作者”。

    没有“本钱”假谦虚,纯粹是因为本人尚有自知之明。再有其实内心里无比崇敬“作家”,所以不会像真正的“作家”那样把“作家”当作骂人的话来用。

    写字的人写出了这不着四六的《高中啊高中》,好像没有多少读者感兴趣。也搞不懂“起点”读者人数的统计方式,截止2020年5月13日第一百天,最“优秀”的统计显示,读者人数八百余人。

    本人没有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那么大的“格局”,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有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只在家里闭门埋头写作,再没有出版过任何长篇小说。

    我说啊~塞林格已经涅槃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人家的追求仅仅是“写作”,而不是有多少人愿意去看……

    更不够资格、也不敢像司汤达评价自己的《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首版于1830年)时说,《红与黑》是一本五十年以后才会让人们理解的小说……

    《高中啊高中》,一本寡淡的小说。司空见惯的人物、司空见惯的事件,既然我们天天都看得到,何必花时间去读“文字”?费脑劳神的。没有人愿意读,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去写,这些我都能理解。

    没事儿~没人写,我来写!

    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家庭教育及校园教育,跟上了我们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之后,今天的“司空见惯”是不是会变成“耸人听闻”?那时候的读者是不是会更感兴趣?不敢奢望,但很期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