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复江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开只好回到战场继续指挥战斗。

    到下午,城中传来消息,洪秀全“病殁”。石达开大惊,但怕影响到士气,不敢声张,只命人悄悄安排后事。

    傍晚,清军已经完成了对江宁城的全面包围,开始收拢包围圈,太平军节节败退。石达开看大势已去,只得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清军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

    入夜,石达开率残部折回太平门,伪装清军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正好遇上驻守东边江岸的曼特菲尔部,曼特菲尔也是老兵,听警卫说有清军从城内出来后无秩序离开,马上判断可能是潜逃,立即安排围追堵截。在德军的穷追不舍下,石达开先是把自己的马让给幼天王,后又失散,分道奔逃。

    次日凌晨,曽胡二人一边安排追击搜捕,一边回到东门外,邀请曼特菲尔一同入城。曼特菲尔则立即通报俾斯麦。在扬州城等待消息的俾斯麦得知收复江宁,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赶紧写信向国内汇报。

    三天后,石达开在方山附近被俘。曾国藩对其审讯后绑缚北京,朝廷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湖广总督官文、两江总督怡良、闽浙总督王毅德更是各自向咸丰帝上贺表——当然道贺是虚,抢功是实。为了抢这次收复江宁的头功,三人都立即派代表结好俾斯麦,俾斯麦趁机重新强调了在三地扩大德国商贸活动和工业投资的要求,三人无不应允。

    太平军丢失江宁和天王之后,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士气低迷,在地理上被拦腰截断,在指挥上失去了统一调度,各部将领有些开始收缩,有些干脆投降,太平军就此一蹶不振,清军开始大举反攻,这场叛乱也迅速进入收尾阶段。

    俾斯麦给德国内阁的去信中,一方面汇报了清国平叛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详细描述了在扬州地区的军事工业建设,言称已经基本具备本地化生产前线武装的能力。在信的后半部分,俾斯麦阐述了自己关于太平军叛乱结束后,在清国东南沿海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计划,并称已经得到当地总督的支持。

    在信的最后,俾斯麦还谈及他在远东期间接触到的一个特殊人物,缅甸加囊亲王。时任国王敏东派他的弟弟加囊亲王到上海了解清国工业化情况,心里一直惦记着远东英国问题的俾斯麦认为缅甸可能是英国问题的钥匙,所以派人伪装成大工业家接触了加囊亲王。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分别在1824年、1852年,以英属印度为依托两次对缅甸发动战争,第一次占据了阿萨姆邦等北方地区,第二次占据了勃固等下缅甸沿东印度洋地区。第二次英缅战争后,敏东和弟弟起兵推翻了时任国王蒲甘,自任国王,并致力于缅甸近代化改革。自1853年起,敏东颁布了法令,先后废除了采邑制,改革了税制。

    俾斯麦到远东时,是敏东改革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改革派领袖的加囊亲王正在上海考察。俾斯麦的使者与加囊亲王谈及许多话题,其中就包括帮助缅甸的军事和工业近代化。

    俾斯麦认为,既然英国可以不顾及德国在暹罗的既有势力,那么德国也应该协助缅甸。不过,为了防止矛盾升级,应该借助清国与缅甸的宗藩关系,名义上由清国出面帮助缅甸,在东印度洋建立对英国的第一道防线。一来可以直接威胁英属印度,二来可以给清国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