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九章 援缅抗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其父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之败也耿耿于怀,自然接受起来非常容易。

    此时清国财政状况已经远好于原时空,颇有些大国气象。军机大臣中的华夷派大臣本来就看欧洲人和鸦片贸易不顺眼,此时见咸丰帝想拿英国人开刀,无不大赞英明;而亲欧派基本都被德国人拉拢,在俾斯麦和德国商人的沟通下,也顺水推舟的站到皇帝一边——在洋务问题上,清国朝廷呈现空前的一致。

    于是一个德国人出技术、出资本,清国人做代理、出土地、出原材料,大搞军事工业援缅抗英的计划开始提上日程。

    俾斯麦见他到远东的目标进度有了质的飞跃,十分欣喜的给谢绾写信汇报。谢绾并未多做评论——他也没办法做什么评论,只是叮嘱俾斯麦一定要注意战略隐蔽,不要让英国人太早发现。

    清国方面负责与缅甸沟通工作的是云贵总督恒春。

    此人曾任刑部满尚书,因犯事被贬为云贵总督。得知这个大任务后,觉得是个重返中枢的集会,也非常积极,立即召见了缅甸王国使臣。

    缅甸的近代化改革虽然如火如荼,但国内保守势力也十分抵触。按道理说,缅甸的保守势力更亲近清国,是清国影响缅甸的重要通道。但恒春一心只想着朝廷的任务,不顾传统关系,直接警告缅甸的保守势力不得干扰敏东国王的改革。

    随后,清国一支使团从云南进入缅甸,其中除了朝廷及云贵总督的使臣之外,还有几名扮成商人的德国军事和经济顾问。

    敏东本来忌惮清国支持的保守派,在改革中束手束脚,还对清国有些腹诽。此时得知清国愿意支持他改革,并支持他收复失土,也十分欣喜,对清国的使臣和德国的顾问恭敬有加。

    不过,三国间也不是完全没有矛盾,只是共同利益暂时掩盖了而已。敏东趁着清国对他的支持,以反对改革的罪名对国内保守派大开杀戒,也清洗掉了亲清势力。

    没有了反对势力,又有了德国顾问的指导,缅甸进行了更加大刀阔斧的军事和经济改革。相比宋插和谢绾因为实力不足而在中南半岛上分而治之,循序渐进的推进西化,缅甸在清国和德国的军事支持下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西化非常激进,这使缅甸成为这个时空中,在十九世纪中叶远东地区西化最为彻底的国家。西化大大提高了缅甸的财政和军事实力,但这种早熟也埋下了农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也给清国培养了一个头疼的敌人,这是后话不提。

    不管清国和德国怎么遮遮掩掩的实施援缅抗英战略,英国人还是敏锐的觉察到了。英属缅甸总管不安的给内阁去信,详述了调查结果,建议英国对缅甸采取更加积极的进取政策,防止缅甸人的反扑。

    英国内阁则从英属印度、英属缅甸、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的报告里更嗅到了德国人存在的气味。时任英国首相巴麦尊子爵并没有太重视缅甸的动静,倒是对德国人的问题更为关注。他用手杖拨弄了下内阁会议室大办公桌上铺满的文件,冷笑道,

    “动作挺快啊……看来是时候给德国人一点颜色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