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沽口战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捣毁鸦片田,攻击英国平民,大约四千多名腹背受敌的英军在缅甸的军事行动中丧生,这也确实使英军从马来半岛调集军队的速度减缓,使清国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战备。

    但英国人比谢绾想的控制力更强,到1858年初,英国军队在分化敌视莫卧儿帝国的印度人之后,获得了锡克人、尼泊尔人以及印度南部的帮助,终于夺回了主动权,逐一收复失土,并攻破德里,放逐了莫卧儿帝国皇帝。

    英国人收拾了印度的乱局,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清国,同时缅甸此时面临英国人的报复,又让谢绾多陷进去一个棋子。

    谢绾在印度的失算和俾斯麦与四国外交的失败,使他俩在1858年初都对远东局势束手无策。这才有了俾斯麦与奕那场对话——德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要留后路以能及时转身,至于来势汹汹的英法联军,此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清国自己身上,如果清国能够让英国陷入苦战,德国人或许有机可趁。

    奕将俾斯麦的话带给了咸丰帝,表示德国只有在清国自己对英国人坚决抗战的情况下才会帮助清国。咸丰帝面子上挂不住,在朝堂上装模作样的训斥了一番德国公使,便匆匆安排朝议去了。

    当然德国人也没有完全放弃清国,此时在清军中的大量德国顾问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帮助清军在渤海湾建立防御,制定对英抗战计划。

    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使节到天津、大沽口外。4月24日,四国使节会见清政府限期6天内派人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不料英法公使以“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绝接见。至于英法方则因兵力未能集合完毕,延迟了原本6天内的进攻。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廷襄开战。

    在英法代表仍旧拒绝交涉的情况下,谭廷襄改与美、俄代表交涉愿能协助谈和,但因困难的要求仍毫无结果,以为:“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由此,谭廷襄要求开战,提出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咸丰帝未批准以上提议,并发出声明:“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仍旧命谭廷襄驳斥各国要求。

    1858年5月18日,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做为目标。5月20日,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被拒绝,随即派兵进攻。

    这一时期的大沽口建有4座炮台,平常约3000多名守军固守。后来的英军北上,使咸丰帝加派6000多名由德国顾问参与训练的新军士兵增援,并命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署理直隶总督)前往天津整饬海口防务,瑞麟奏请重新恢复直隶海口水师,同时在海口设置障碍,排列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阻拦敌舰闯入。

    僧格林沁还着重加强了大沽口炮台的建设,经过重建,海口南北岸的炮台由原来的四座增加到十座,安装克虏伯定制岸炮128门;另在北岸石头鏠地方新建炮台一座,作为后路策应。炮台周围均筑坚固堤墙,包挖壕沟,竖立木栅,加强防护。

    英舰共20艘,其中蒸汽巡洋舰1艘(舰炮51门,舰员520人)、蒸汽护卫舰1艘、蒸汽炮舰2艘、浅水蒸汽炮艇14艘、蒸汽运兵船2艘;法舰2艘,其中蒸汽巡洋舰和浅水蒸汽炮艇各1艘。直接参战的为英浅水蒸汽炮艇11艘、法舰1艘,登陆部队共1200余名。另有“托依旺”号等美国舰艇随同行动。

    俾斯麦此时正躲在天津的德国商会中观察战争状况,而在柏林的谢绾也焦急的等待消息,他们不太抱胜利希望,只是想看看清国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军事改革,到底有几斤几两,面对英国人,到底能扛几个小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