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章七九:跨齐入晋冠琴说猗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方互道“幸会!”,墨子这才仔细打量这猗顿,二目炯炯有神,眉毛似剑,大耳垂长,唇薄口红,颌下一绺黑须,年龄约莫三十多岁,浑身上下透漏着精明强干。

    这二人开始交谈,那能做生意的见惯了各式官商,见多识广。另外官商相通并不单单指人情往来,工作事宜,有时也可指原理上,一窍通百窍通。墨子想从猗顿这了解经商方法以扩展到治国思想上,那猗顿也想从墨子这学习治世宏观思想用于经商判断上。

    这一交谈,二人互相钦佩。

    墨子大赞:“猗顿先生经商之理念,从人谋、事谋、物谋三谋着手,又从货略、价略、市略三方策略着眼,真乃大商之道。依墨翟所见,以先生之才即便治理一国也不在话下。昔日范蠡先生化身陶朱公,其经商理念令墨翟甚为钦佩,今又得先生之理念,我想,天下经商之道,莫出两者也!”

    此话不说还好,这一说出,那猗顿一下站了起来,甚至打翻了酒碗。

    “墨翟先生也认识陶朱公不成?”这猗顿抱拳问道。

    “是啊,难不成先生也认识陶朱公?”墨子回道。

    “岂止认识,陶朱公堪称吾师,我这经商之道,全是得自老师啊!”猗顿激动道,“多年未得老师音讯,今日从先生口中再听老师之名,倍感激动,失礼之处,莫怪!”

    “先生是陶朱公的弟子?不知是何时拜的师?”墨子也喜道,“想不到在这晋国之地竟能遇到陶朱公的弟子,真是幸事一桩啊!”

    这又盘连上关系,二人先是大饮几碗。之后,那猗顿先说了如何拜师之事。

    这猗顿本是鲁国人,王姓,名晓歌,祖上也曾为士,只是后来败落,财富没有传承下来,倒是留下了很多书籍。这猗顿便苦心研读,以求一日再能入士。可这种败落化为平民,在这个时代想再入士,何等之难,且当时正是鲁哀公之子姬宁为君,此时三恒控制朝政,国君如小侯。这王晓歌家穷又无门路搭桥三恒,只好务农养家。俗话说百无一用穷书生,形容他正好。这猗顿是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那种地养蚕都不行,不是务农的料。读了那么多家藏之书,此刻再如农民一样种地养蚕,要经验没经验,要力气没力气,试了多种务农方式却没一样干的好。

    穷则思变,拜师求教。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晓歌听说辅助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助越灭吴、辅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将富国之策用之治家,定居在“天下之中”的宋国陶丘,“治产积居,与时逐”,几年间获金巨万,遂成大富,自号陶朱公。

    王晓歌羡慕不已,试着前去请教。这一入陶丘,顿时惊呆,那陶丘之富庶,车水马龙,街上人声鼎沸。这另有一奇,便是到处都有挂着陶朱公的名号的店铺。果然如传闻所言,这陶朱公真是富甲一方啊。令其心中更加坚定,无论如何也要从陶朱公学到致富秘籍。

    陶朱公听说这年轻人前来请教经商之道,没有马上传授,而是先与其谈论起来。这一谈,陶朱公知道这王晓歌不是目不识丁之人,而是胸有笔墨。心中有数,这陶朱公便带着王晓歌去集市上、店铺中去看,整整看了三天。看的王晓歌有些好奇,为何也不说教还是不教,却带我看这市场,但也没有开口问,而是用心观察。

    陶朱公每到一地都仔细讲解这些不同商店经营特点。返回之后,陶朱公对王晓歌进行了询问,这几日观察下来,可有什么收获。

    王晓歌仔细想了想,回道:“各家商铺经营各有特点,基本都是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对价格是谷贱伤民、谷贵伤末,对销售讲究薄利多销、不求暴利,对待顾客讲究待客真诚、不欺不盗。这是这几日我观察总结的结果,不知对否,请前辈指点。”

    陶朱公捋捋胡须,笑道:“孺子可教!自今日起,你便在我府上居住,我将传授你我的经商之道。”

    王晓歌一听,大喜,急忙跪拜磕头。自此,陶朱公每日向王晓歌讲授经商道理,从经商十八法,讲到十二戒,再到五训、三谋、三略。字字剖析,句句妙解。最后又以实践进行巩固加深,再次带王晓歌逛遍整个陶丘市场。

    一次,王晓歌问道:“老师,若是想快速致富,该当做何种经营?”

    陶朱公笑了笑,回道:“子欲速富,当畜五牸。”这是陶朱公知道王晓歌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的实际情况,便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多雌性牲畜,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这对于王晓歌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切合实际的致富办法。

    学艺归来,这王晓歌按照老师的指示,多方打听,知道晋国南部西河有合适地带适宜养牲畜,便举家迁徙西河,在猗氏南部开始畜牧牛羊。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尤其是猗氏南面的对泽,为一片面积很大的低洼地区,水草丰美,是畜牧的理想场所。由于王晓歌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

    渐渐的众人只知猗顿,而不知王晓歌。在经营畜牧的同时,猗顿已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他在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于是,他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如此财富越积越多,堪比王室。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