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白止战才从张小卿那获知,前段时间席卷帝都的狂风骤雨,比郑江明的描述猛烈百倍。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走到生命尽头的不仅仅是几百名投敌的叛徒。
为了安全起见,太后还专门派人把小长公主一家人接进皇宫。
虽然整个行动都在薛远征的掌握之中,但是当晚的枪声,已经让帝国的内部矛盾成为公开的秘密。
此后,在帝都实施了长达半个月的宵禁与戒严。
虽然早已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动荡产生的影响并没消除,而且帝国高层的矛盾也没得到化解。
要说的话,这涉及到了帝国皇室。
按照张小卿的说法,薛远征没有在采取行动之前向圣上禀报,而是在尘埃落定之后才去了枢密院。
当时,宋教文已经引咎辞职。
此外,绝大部分绥靖派的核心成员都以叛国罪处决,其中不少是拒绝接受传唤,被禁卫军按战时律法就地正法。
等到薛远征进宫的时候,摆在圣上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首辅的提议,由内阁首辅暂时统领外交事务。
虽然张小卿没有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在逼迫宋教文辞职的事情上,首辅与圣上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不仅仅是首辅冒犯了圣上。
首先在法理上,外交大臣是五卿之一,地位远在其他部长级大臣之上。
按始武大帝时期定下的规矩,首辅没有罢免外交大臣的权力,必须先到枢密院请旨。即便在宪改之后,外交大臣也是法定的9位重臣之一,由首辅提名,只是认命权与罢免权都在论议两院。
只是,现在是战时。
首辅在战时拥有独断权,统领帝国的军政要务,而且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论议两院就全体休会,只保留几个地位崇高,却没有多少实权,最多能够提供建议与意见,起监督作用的委员会。
简单的说,外交大臣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
现在的问题是,薛远征根本就没有向帝国皇帝呈报此事。
蔑视皇权的行为显然是一大禁忌。
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分歧。
虽然帝国皇帝并不是保守派,跟绥靖派更加扯不上关系,但是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不希望让战争无限制发展下去。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谈判与战斗,其实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
说得直接一点,既然能取得胜利,并且在取胜之后获得足够多的战争红利,甚至可以说是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还要打下去?
想一劳永逸的消除战争?
显然,只有天真的孩子才会这么认为。
在还没开化的古典时代,历史长河当中那么多、那么强大的帝国,无一例外都在登上巅峰之后走上衰败的道路,最终在战乱当中分崩离析。哪怕到现代,这样的宿命轮回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何况,现在的梁夏帝国,就不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吗?
在上次大战前,西方列强全都称呼梁夏帝国为“战火帝国”。
不同的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不在是那些被高山海洋隔绝的帝国,而是全世界。
用帝国最富盛名的首相,八国柱之一,明政公唐圣贤的话说:在帝国时代,和平是昙花朝露,而战争才是骄阳皓月。
任何一段和平时期都可以看成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就算帝国取得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