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医者的震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也不知道,他只求无愧于心!

    同时他将后世大学课上自己最喜欢的人体解剖课知识洋洋洒洒地全部地写到了书中,顺便竭尽全力地认真画了一副较为清晰的人体解剖结构图,光是画这副图他都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因此,当三天内赶赴京城的一众名医在火急火燎地进了太医院后,一个接一个的被此书震撼到了!

    “诸位,陛下的《防疫录》都看过了吧,有何想法不妨直言,陛下曾令我们相互探讨,查漏补缺!”许绅眼见众人不出声,不由出言主持道。

    原本年少气盛的万密斋和李时珍对朱厚熜的《防疫录》是相当不看好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况且他们多多少少听闻当今天子甚至从未习过医术,更遑论撰写医道经书?

    因此二人在随父入京时心里面抱着的都是结交同道好友、共同探讨医术的想法,毕竟此乃大明立国以来第一场医道盛事,天下名医尽皆汇聚于此,一些行医途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或许在交流之中能得到答案。

    但当他们亲自翻阅了朱厚熜这本《防疫录》时,心中的轻视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此时剩下的只有狂热的崇拜!他们从未见过这种新奇的说法,从未听闻过这种叫“细菌”、“病毒”的东西,也从未见过陛下手稿上那清晰准确到令人发指的人体器官结构图!仅凭这一副器官结构图,陛下便能青史留名!一众名医闻言并未出声,他们还沉浸在巨大的认知冲击中。

    原来我的脾脏在这里吗?

    原来五官的说法不正确,应该称为“感觉器官”。

    原来背痈可治,并非是绝症!是感染了名为“细菌”的东西。

    原来疫病的传播是因为这种叫做“病毒”的东西!

    原来……在场众人无不是行医数十载,经验丰富的名医。

    他们在行医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一些令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非是他们不愿治疗,而是力有不逮!名医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而且这种病症还很多!

    而眼前这本《防疫录》却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解开了在场之人心中不少的疑惑。

    他们心中多多少少产生了遗憾之情,如若早日出现这本《防疫录》,那些患了所谓“绝症”的病患是不是就不会枉死?

    朱厚熜的说法有没有错误,这些经验丰富的名医一眼便能看出来。

    除去第一卷中大部分闻所未闻的专有名词外,《防疫录》里的其他内容他们大多还是看的懂的。

    得益于朱厚使用的某些通俗易懂的释义,并将之与常见案例结合的缘故。

    “诸位,陛下的这本《防疫录》有没有任何错误或者疏漏之处?”许绅见众人不说话,又出言发问道。

    “陛下书中的‘手术’,吾担心发行天下后恐遭非议啊!会影响陛下的贤名。”薛己思虑良久,不得不出言提醒道。

    其实自战国时期就有人曾进行过开刀手术,如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曾用“毒酒”麻醉病人后,给他做了心脏手术。

    三国时期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在病人熟睡后替其开皮去除其病根。

    但现在的大明是奉行“程朱理学”的,严格地遵行其条条教义,其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条更是广为流传,连三岁稚子都知道。

    但朱厚熜的书中详细记载了进行开刀手术的步骤,这与程朱理学的教义大相径庭,由不得他人不非议,薛己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其实朱厚熜在撰写这一项时就考虑到了这个隐患,甚至也产生了不予记录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详细地在书中论述,连“麻沸散”的准确制作和改良方法都记录在案,毕竟麻醉是进行手术的第一步,并且最后免费赠送了后世医科生的拿手绝活—手绘人体结构图。

    这是因为在编撰《防疫录》时的朱厚熜不是一位帝王,而是一位治学态度严谨的学者,既然决心为大明的医学事业做贡献,那就不能瞻前顾后。

    如若朱厚熜连这点气魄都没有,还谈什么中兴大明!在场众人闻言顿时议论纷纷,李时珍高声说道:“医者父母心,陛下这是在为天下万民考虑。”

    “如若陛下不予编写,那原本百姓中能通过手术救活的人岂不是只能苟延残喘,等着病发而亡!”

    “陛下撰写时尚且不怕,吾等医者有何可担忧的!吾觉得陛下此书一言不可改,一字不可易!”

    “此子说得好!”众人闻言纷纷大笑出声,心中顿时豪气干云。

    他们现在不是朝廷的御医,而是一名医者,一名渴望为民谋利的医者!为天下万民,怎能瞻前顾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