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 师父的来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在家养伤的期间,康寿延又去趟警察局,询问我案子的进展,结果得到的又是一句冷冰冰的“回家等消息”。

    这让我们大为失望。从办案警察的态度上看,估计这事是不了了之了。

    我们虽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警察要是不放在心上,我们就更没办法去追凶。

    值得高兴的是,这段时间里,我居然收到了师父的来信。

    记得是8月13日的那天下午,康寿延提前下班,一回到家,就抱住我,说道:“王大侠来信了。”

    “我师父的信!他是怎么寄过来的。”

    “还得我香港公司的老王吗。王大侠写信寄到香港。是老王找到一个来美国旧金山的华人,让这位华人帮我们带过来的。”

    “那太好了,快打开来看看。”

    我当时太激动了,以致撕开信封的口子时,手都有点抖。

    信里面,我师父就像写流水账一样,叙述了我们走后的一些事情。

    比如,师父在信里说,清廷在各地城门口贴有在逃的维新派党羽画像,其中就有我和康寿延的。

    他告诉我们,宫廷画师把我们两个画得惟妙惟肖,让我们两人千万不要回来,很容易被人告发的。

    因为,举报我们两个有赏银。若能抓获,举报康寿延有两百两银子。而我比他值钱,足足有五百两银子。

    后来,康寿延对此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远远不止这个价。清廷把他看扁了。

    又比如,师父在信中提到,谭嗣同在狱中时,用石子在墙上刻了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后来,看守他的狱卒,把这首诗写下来,交给谭府的陈管家。

    师父还提起谭嗣同、康广仁两人葬礼的事情。下葬那天,谭嗣同的父亲终究没有来。不过,他父亲让人送来一副挽联。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我和康寿延读到这里时,忍不住泪目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人间悲剧。

    而谭嗣同的父亲,因为畏惧慈禧,竟不敢参加儿子的葬礼,想必他心里,一定是痛如刀割。

    在谭嗣同、康广仁两人葬礼上,康家没有人来,谭家也只有嗣同的妻子李闰和谭府的陈管家来了。

    在场的人不多,但都是谭嗣同的朋友,有我师父、纳兰公子、大师兄、二师兄,还有何磊和小春子。

    他们把两人的灵柩,葬在北京城周边紫云山的一个小山谷里。

    山谷周边的景色很美,青松挺拔,小溪蜿蜒。还有许多小鸟在此筑巢。想必他们两人泉下,定不会寂寞的。

    由于怕有人打扰两人的安静,墓碑上并没有刻上谭嗣同、康广仁两人的名字,仅是刻上两个字代之。

    谭嗣同的墓碑上刻的是“醒民”,康广仁的墓碑上刻的是“救亡”。这四个字是纳兰公子想出来的。

    师父还说起李闰。李闰在葬礼后,委托师父等人,帮忙把谭家在北京的家产进行了变卖。

    她准备将变卖所得,带回去浏阳,创办女子学校。因为,呼吁女性也要有同等的教育权,也是谭嗣同等人的遗志。

    大概,李闰是想通过她的方式,为亡夫未竟之业,尽其所能。李闰离开北京时,师父让大师兄、二师兄送她回浏阳。

    “对了,李闰现在已经改名叫做臾生。”

    师父在信里这么写道。

    臾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再活一段时间的意思。

    突然间,我翻回第一页,细细又读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这两句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的意思是,希望人们就像对待东汉名士张俭那样,给予出逃的维新派人士帮助。

    忍死须臾待杜根的意思则是,希望活下来的同志们要像东汉忠臣杜根那样,忍辱偷生,等待机会,再图大业。臾生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取于后一句的意思吧。

    信的最后一段,师父说,他已经把我们家的四合院,还有源顺镖局都卖了,招募了一批人去参加义和团,准备扶清灭洋。

    但清廷好像并不是很领这个情,没把义和团视为朋友。再这样下去,义和团的兄弟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