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吃完早餐,三人开车来到潘家园,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京城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西南,占地4.85万平方米。市场分为地摊区、古建房区、古典家具区、现代收藏区、石雕石刻区、餐饮服务区等六个经营区。主营古旧物品、珠宝玉石、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年成交额达数十亿元。市场拥有4000余家经营商户,经商人员近万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经营者来京城以外的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汉、回、满、苗、侗、维、蒙、朝鲜等十几个民族。市场形成于1992年,是伴随着民间古玩艺术品交易的兴起和活跃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一个古色古香的传播民间文化的大型古玩艺术品市场。

    潘家园比东海的两个大型古玩市场都大,三人直奔地摊区,王睿对地摊情有独钟,可以说这段时间捡漏大部分来自地摊。为了给和贺长军和昨晚那个女孩治疗,王睿已经在心里暗暗决定,今天大量买进古玩,要是地摊捡不到漏,就去保真率高的老古玩店铺用高价买,等吸收完能量,有机会再转手出去,即使赔点钱也认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吸收古玩的能量。

    传说中的潘家园就是不一样,第一个地摊就有收获,是光绪的两幅花鸟绣片,老板开价1000,讲价到300拿到手,其实还可以再压压价格,但是时间紧迫,不想浪费太多时间,价格差不多就成交了。绣片是用于衣服上的刺绣装饰品,同时绣片也可以作为家庭装饰和摆设物。这两幅花鸟绣片,布局精巧,技法娴熟,价值在三万左右,也算一个小漏。另外在这个摊位上还有几件真品,分别是清代的铜手炉,清代的错银铁壶,还有一个民国的铜香炉。但是这三件,地摊的老板也知道是真品,平均每件价值一万左右,老板开价五万一件,还概不讲价,这明显是不想卖,是镇摊用的,王睿也就没买。

    第二个摊位卖的是瓶瓶罐罐,各时期的瓷器都有,连现代的酒瓶都有,可惜除了那些现代的酒瓶是真的,其他都是工艺品。

    第三个地摊比较综合,各样古玩都有件,王睿快速看了一遍,也基本是工艺品,在角落发现了一个盒子,盒子了装着几封书信,王睿拿起信细看,是民国时期的文人林莫峰写给友人王正泰的信,两人都不出名,起码王睿是没听过,但这信起码是真品,书法还不错,信封上有邮票,但是普通的孙中山头像邮票,一枚也就五十元左右,并不是那种价值几十万孙中山头像珍邮。数了一下一共有七封信。

    “老板,这些信札什么价?”

    “一千一封,包圆六千。”

    “太贵了,这些都不是名人书信,也就书法还不错。我打算临摹下。”

    这老板马上顺杆爬,

    “对啊,我卖的就是这书法,还有这邮票和邮戳,这些都是有收藏价值的。”

    “这几封信一共一千。”

    “不行,最低五千。”

    “一千五。”

    “四千五。”

    “两千,不能再高了,再高我就不要了。”

    “三千,最低了,低了我不能卖,得赔钱。我收来的时候价格就高。”

    “三千也行,但是我得连这装信的盒子一起拿走,要是直接拿这些信得损坏了,然后你再搭我一件东西。”

    “三千,盒子你可以拿走,但是东西不能搭,这我已经赔钱了。”

    “行,成交。”

    往前走了一段,何子辉忍不住问:“姐夫,我怎么没看懂呢,那几封信很普通,你为何非要买下呢,难道这几张邮票里有珍品?”

    “这些书信和邮票都一般,听说过买椟还珠的故事么,我们今天正好反过来了,是买珠为椟,这个盒子是清代黄花梨大拜匣,还有这个精美的铜质鸳鸯搭扣,应该是宫里的师傅打造的。这个盒子价值应该在一百万左右。”

    何子辉和贺司邦都是一愣,这三千块钱买几封信,搭个匣子居然价值一百万。这是翻了多少倍。本来两人跟着王睿东瞧还西望有点无聊,现在兴趣十足了,子辉帮王睿拿着那个拜匣,紧紧的抱在怀里,虽然他不差这一百万,但是这捡漏的宝贝必须得保护好了。

    又走了几家摊位,买了一些小物件,一对清代的檀木的围棋盒,一座明代的铜佛像,还有一个明末的铜双龙戏珠笔架。

    中午三人在附近的饭店简单吃了点,上午收获的东西都放到了车上,下午接着逛。走了几家地摊都没什么收获。

    走到一家地摊,这家地摊有点破旧,不像是古董地摊,更像是卖旧物的地摊。没了盖的紫砂壶,缺了页的线装书,缺角的印章,还有满是污渍的红宝书和各种翻了无数遍的小人书,还有断了的毛笔,一堆铜钱,还有一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