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中国民间禁忌全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对他形成威胁,或者,反过来说,他也可能对别人形成威胁。因此,病人需要停止或者尽量减少社会交往,以免相互间造成危害。过去,汉族、苗族、佤族、珞巴族、瑶族、普米族、藏族、彝族、侗族等等都有“忌门”的习俗,就是在病人门上用树枝、草、旗、鞋、红布、竹笠等物件记号,设门标,禁忌他人进入。年纪大的人,也忌留住宿,恐有不测。俗语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即是此意。

    在人际往来中又忌与和尚、道士、尼姑等来往。俗语说:“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会交朋友,交些铁匠、木匠;不会交朋友,交些道士、和尚”,其中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恐招来祸端的担忧。崩龙族旧时在狩猎、播种期间,忌有客人来访,否则,以为猎而无获,种而不萌。

    待人接物禁忌

    哈萨克族人对前来拜访或过路的客人不论认识与否要竭诚招待。佤族忌让过路的陌生人睡在门外,一定要请进家来住。否则,这家人将被族人所指责。

    汉族有客人进门时,要主动上前打招呼、让坐,忌不言不语,不理睬客人,或者光站着说话不让客人坐下。客人坐下后,忌抹桌子、扫地,忌光口说请客人喝茶,实则并不沏茶,或者,说了半天话后,才沏茶让客。这些都有“撵客”、“逐客”、“赶客走”之嫌疑,是对客人不恭敬、不欢迎的表现。如果是比较尊贵的客人,除了捧茶、递烟外,还要以酒饭相款待。招待客人,一般是“浅茶、满酒、整盒烟”。即,茶水要沏得浅一点,酒要倒满盅,烟要递给一整盒,忌只递一支。递烟、酒、茶时,都要双手,忌单手。如用烟袋敬客,递烟时应擦净烟嘴,装好烟丝。要主动给客人点烟。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连点三支烟。如需对火时,应将烟嘴(烟蒂)向客递上,忌以烟头直递对方。酒以敬客多饮为荣,忌自饮不敬客。宴客时禁忌子女上桌共餐,尤忌媳妇、女儿。否则,以为待客不诚、不敬。待客一般菜忌单数,喜用双数,取意“好事成双”。待客忌无酒。佤族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

    宴客的坐次,民间是很讲究的。首先,席位的方向要摆正。俗间有“席不正不坐”的说法。如在南北屋宴客,桌缝应东西向摆置,如在东西屋宴客,桌缝应南北向摆置。忌方向错置。否则,认为会“直冲首席”。因为首席总是在面向屋门口的方向。一般宴客都是在南北屋内,正宾面朝南坐于首席。其坐次,是按齿德尊善的顺序排列的,年长而德高,尊贵而善良者居于上。主人自卑,常坐于下位。可见坐次错乱,是宴饮社交中的一大禁忌。青海省藏族、蒙古族宴饮时,俗人不能坐在僧人的上位;牧民不能坐在头人的上位;妇女不能坐在男人的上位。过节请客时,也必须按各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分坐在高低不同的座位上。入席和离席,都是依照不同的等级,按秩序先后行动,不能逾越。

    关于坐处的尊卑,由于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也有一些差别。宴客饮礼是在堂上举行,正宾的坐次则通常都是以南向为尊的。其余的宾主则又是依顺序交替坐于左右上下的。

    进入人家的房屋时,应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入。通常是轻敲三下。如主人家门大开,也要先招呼一声,室内有人应声时再进入。否则,不礼貌,犯忌讳。俗话说:“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傣族客人进屋时必须重步行走,脚步太轻则易被误认为贼。蒙古族、达斡尔族人进入他人住所时,忌手持马鞭、弓箭、刀枪等。

    瑶族的习俗是客人应先向主妇打招呼,否则,以为无礼貌,轻视主人;中原一带,客人到主家后,忌讳东张西望,乱翻乱找。民间有“客不观仓”、“客不观灶”之说。如今仍沿此俗。若客人到主家随便拉抽屉、翻衣柜、开冰箱是犯忌讳、讨人嫌的;哈萨克族忌讳客人当着父母的面夸奖他们的孩子,还忌讳客人当面数他们的牲畜数目;到满族人家中做客,忌讳坐在西炕上,西炕是供祖之处,不能乱坐;到景颇族家中做客,忌讳在房内久站不坐,应按一定的位置就坐。如果有人告辞离去,其他客人忌抢坐其位置;土家族客人忌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在一条长凳子上;到佤族家中做客,须先弄清何处为妇女之座位,若误坐于妇女的木墩之上,则是犯忌讳的,主人会以为这是对其进行侮辱;在维吾尔、哈萨克族家中做客,应跪坐或盘腿而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板朝人,尤忌将鞋子脱掉。否则,会触怒主人,以为太无礼貌。

    在宴席上,客人要尊敬主人,忌讳先于主人饮食。俗说,“主不动,客不吃”、“主不吃,客不饮”;柯尔克孜族待客时,忌讳客人推让或转送给其他客人,彝族待客也忌客人拒而不受。最忌客人嫌主家脏。客忌说“我不要了”。若实在吃不下了,应说“饱了”、“吃不下了”。饭后忌付钱,以为如此则显得不亲密了;汉族及其他一些民族也有类似习俗。总之,到人家家中做客,应处处尊重主人的风俗惯习,否则,便要犯忌讳,伤感情的。

    语言禁忌

    称谓禁忌亦即名讳方面的避忌。我国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布依族、藏族等许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一类禁忌事项。鄂伦春族认为直呼祖先的名字是对祖先的不尊,恐触怒了祖先而降灾于子孙。对于长辈,也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不能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否则,认为家中会生下没有骨节的孩子来。如果有什么物件与长辈的名字相同,要把物件改一下名称,改一个说法。否则,就要折寿早夭。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子女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认为不尊长,是“欺祖”的行为。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

    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人之间,称呼时也有所忌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宜呼其名。一般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同志、师傅等等相称。

    为了防止凶祸的事情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比如因讳言“丑”字,而改“丑”为“好”;讳言“害”字,而改“亥”为“开”;讳言“冇”字,而改“卯”为“荣”。广州一带,旧时因为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乘船的人,忌讳说“住”、“翻”,所以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其它“沉、停、破、漏”之类的话语也都在禁言之列。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是忌讳“倒霉”之意。忌言“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忌言“吃药”,而称“吃好茶”,是忌讳“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意为日后难相见了)谐音;“茉莉”和“没利”、“末利”谐音;“梅”与“霉”谐音,故被视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别不适宜送给病人和从商的亲友。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典财神,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送”、“请”。“送财神爷来了。”“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的,只说“已经有了”。香港人过年从不说“新年快乐”,平时写信也不用“祝您快乐”。因为“快乐”与“快落”(失败、破产的意思)听、说起来都容易混淆,是犯忌讳的词语。所以,一般香港人过年见面时总说:“恭喜发财”、“新年发财”、“万事如意”等。

    香港酒家饭馆的伙计及掌勺师傅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炒”字在香港有“解雇”(炒鱿鱼)的意思,不吉利。当然香港的菜馆、酒家也有不少带“炒”字的菜饭,而菜谱上写的则是“爆××、干煎××、炸××、滑××”或“肉饭”、“叉烧饭”等,以此来避“炒”字讳。

    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等不吉利的字眼。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心理反映。

    服饰禁忌

    服饰颜色禁忌

    在服饰方面,不同颜色,寓示着高低贵贱、好坏吉凶。许多颜色在一定的环境场合、一定的身份人格方面是禁忌使用的。

    中国人以为白色、黑色等为凶色,在服饰方面都有所忌讳。黑、白两色都与死人的事相关联,或者能够令人想起阴间的勾魂鬼——黑无常、白无常来。现时期,举办丧事,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所以白色、黑色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故而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裳,惟恐大不吉利。

    民间亦有不以白色为凶而喜尚白色的习俗。陕西汉中、临潼、华州、渭南等地都有衣饰尚白的习俗。传说是为诸葛亮带孝留下的风习。蒙古族牧民亦以白为祥瑞为色,习俗尚白,衣冠纯素,喜骑白马,住白色“蒙古包”,以白色哈达为敬献礼品。汉族如今人们亦有不忌白色的,在夏季常穿白衣白裙,着纯素服饰。有的甚至在婚礼上亦穿戴纯白色的服装,不以为凶,反以为吉祥、高雅。这或许是对西方婚仪习俗的仿效。

    黑色,在中国民间曾经也是常用服色,因为染起来很方便,穿着又耐脏,比较实用。所以旧时许多人喜好穿黑色衣服。在农村,至今仍有不少人喜好黑色。但一般也忌讳纯黑色,总要与蓝色、橙色、杂色搭配起来穿。如果穿一身黑,也要扎一个白头巾或棕腰带等等,以为这样就不是纯黑了。另外,在做寿衣时,一般是禁忌用黑色的。给死者穿寿衣,要穿蓝衣,禁用黑色。俗以为穿黑衣会使死者转生为驴。有些地方忌用黑色,必用红色。

    另外,有些颜色有一定的场合气氛中也有凶色的性质。例如红色。红色一般是吉色,有喜庆的性质,常用于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但红色又与血色同,因易引起伤害、流血的恐怖感,所以,丧葬期间禁忌穿着红色衣裳,惟恐冲犯鬼魅、神灵。

    服饰款式禁忌

    在服饰款式方面,民间有“男人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汉族居住地区,城市里夏季服装款式开始趋向于裸露胸、腿、臂部分;农村服饰款式,除可裸臂外,其余仍禁忌裸露。至今有些地区的回族还禁忌穿着短袖衣、短裤和裙子。维吾尔族也禁忌衣服款式短小,上衣一般都要过膝,裤腿达到脚面。忌讳穿短裤在户外活动。旧时甚至妇女外出还必须蒙面纱,否则会受到民众舆论的谴责。云南有些地区的妇女外出,也必手执一伞。伞有布围,借以遮首,不欲使人见其面目,且最忌人揭开布围看视。这些都是禁忌裸露的习俗所致。

    民间做寿衣时,服饰款式方面也有一些禁忌。如衣服的袖子要长,须将手完全盖住。忌讳袖短露手。否则,据说将来儿孙要讨饭的。

    山东一带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说那是丧服的样式,恐不吉利,又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以为扣子双数会影响到穿衣人的事业成功等等。除此之外,民间还忌讳男女服饰款式不分,男女不辨,又有忌讳婚否不分的。旧时,四川西部一些落后地区,未嫁女子无裙裤,必嫁后始具。贵州布依族未婚男子在衣襟或衣扣上拴红线一缕,已婚男子禁用红线系襟扣;未婚女子腰间丝带和胸前的围兜上都绣着红花,已婚女子则禁用绣红花的丝带和围兜。

    穿戴禁忌

    衣冠忌穿着随便,尤其忌异常穿戴,如反穿衣,反悬冠等,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孀妇改嫁时才反穿罗裙,若平时女人反穿罗裙,自然是不吉祥的,所以忌讳。民间又有亲人死后要反穿衣的习俗。许多地方,给死人穿寿衣,并不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先让孝子或亲属反面层层穿好,再剥下来一次穿到死者身上。于是,平日里就特别忌讳将衣服反穿着。否则,就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旧时,又有人死后反戴帽子的,据《无何集》记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可见反悬冠也是凶相,所以禁忌之。

    穿戴不能随便,还包括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认为衣服上会附着本人的魂灵,那么穿上别人穿过的衣服自己的灵魂就要不得安宁了。青海藏民特别忌讳这一点。汉族等其他民族中也都有类似的习俗。南方沿海一带甚至忌讳晾晒干的衣服不收下叠好放一段时间就直接穿在身上。俗以为这样人会变成“竹竿鬼”。收下衣服,再折叠一下,放一段儿时间,就起到了化解的作用,不会再有什么不吉祥的事了。

    民间还忌讳服饰不整齐。旧时山西一带习尚最重帽,俗以露顶为羞耻,忌讳不戴帽子。塔吉克族也忌讳随便脱下帽子,一般进屋谈话时双方见面都不脱帽。汉族民间忌讳帽子戴歪,俗语称,“歪戴帽,狗材料”;忌讳衣扣不系,或系错;忌讳不穿鞋袜,或只穿一只鞋袜。祭祀的场合,衣着穿戴更要整洁,不敢过于简率。恐怕冒犯神灵。旧时,苗族人甚至平日居家入寝时也不解裙,惟恐衣饰不整,冒犯了鬼祟。

    有些民族的某些服饰带有神圣性,禁忌穿戴时被人触动、摸碰。例如彝族男子头上的“天菩萨”禁忌他人触动;景颇族禁忌幼辈人乱动乱翻长辈人的包头;崩龙族也忌讳触动包头、衣物。汉族禁忌男性触摸女性的服饰、衣物,否则,视为“有邪念”。羌族小孩平时多挂铜镜,帽上钉海螺壳,用以避邪,忌生人触动。否则,以为会冒犯神灵,招致不吉。

    服饰保养禁忌

    在服饰的放置方面,民间主要禁忌在不适当的时候到不适当的地方晾晒。忌讳从衣物上跨过或踏踩、弄坏衣物。忌讳将妇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间晾置在室外,恐怕落到衣物上贼星或沾染上鬼祟邪气。小孩的衣服还忌搭在高处,俗称三尺以上有神仙,恐伤害着小儿。青海藏民忌在帐房上晾晒裤子、靴子和毡子。达斡尔族等忌讳别人从自己的衣物上跨过,以为不吉。汉族也忌讳别人从自己放在或掉在地上的帽子上跨过,更忌讳别人,哪怕是小孩子坐在自己的帽子上。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还忌讳女人的衣服、鞋袜放置在男人的衣物上边。阿昌族男子甚至不走晒着妇女统裙的地方,以免沾染不洁,招致不吉。

    衣物如破了,需要立即缝补起来,否则不吉。缝补衣服时,忌讳穿在身上缝补。河北定县一带,如不脱衣就让别人给缝补,自己嘴里必须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物。

    行业禁忌

    农业生产禁忌

    过去人们靠天吃饭,十分注重顺应农时,总将收获的希望寄托于神灵。故此,祭祀土地时必毕恭毕敬,不得口出妄言。

    在新年的第一天,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一则人们娱乐、交往、祭祀,忙得不亦乐乎;二则新年下地劳动,预示着这人一年自始至终是劳碌的苦命人。

    对于一些初长成的花果,人们小心呵护,也形成了诸多禁忌。如荷花,当藕栽下之后,就不能惊动它。荷花将要开时,不但不能动它,甚至连手指一指也不允许,因为这样会把莲花弄枯萎。如果莲花是种在自家庭院里,则禁忌更多,不能在莲缸上面晒衣服;浇水时,一定要用洁净的水;给藕施肥,不能用粪溺,而须用豆渣、豆饼呈猪蹄子的爪子,用纸包好再埋到莲缸里。

    收获季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民间流传:一个农民播种季节下地时,看到别人恭恭敬敬地叩拜土地神,他却哈哈大笑,口出狂言:“我不祭拜,照样能得高产。”土地神就生气了。不久,他的秧苗全都枯黄,眼看将要颗粒无收。农民急得大哭,跪在地下向土地神忏悔。是夜,梦见土地神对他说:“本想惩罚你的不敬之罪,见你已知悔过,饶恕你吧。你把田头的一株禾苗照料好,将会给你带来十担谷的收成。”农民将信将疑,到田头一看,果然有一株苗十分青翠,于是精心照料。等到抽穗时。这株苗才结出一颗谷子来。谷子越长越大,竟如一颗橄榄那么大。等到人们喜气洋洋地收获时,这农民却瞧着这谷子发愣。这谷子虽然长得奇特,也顶不了十担谷子呀。正担忧之际,是夜,又梦见土地神托梦:“明天,你把这颗谷子摘下来,然后带进城里。城里的米行老板为人不仁,嗜赌如命,你可拿此谷子与他打赌十担谷子。”农民依计而行,果真得到十担谷子。农民大喜过望,连忙备办五牲祭拜土地。

    畜牧业、副业禁忌

    养猪是农家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也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

    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不但要看“风水”、“地基”,还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让神保佑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

    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黑猪白头或黑猪白尾),这样的猪活不长;头上生“旋”,嘴太长、太尖,耳朵太细的猪不可买;全身的毛倒伏或有5个爪子的猪不能买,因为倒毛意味背时背运,而五爪据说是灵官菩萨变的,民间不敢饲养。不小心买到这种猪,必须将它放生。猪买回家后,要将猪鬃剪掉,将米泔水倒在猪头上。这样,才意味着这猪已归自家饲养。

    渔业、航运禁忌

    渔业和航运业也有许多禁忌。在语言方面,在船上最忌说“翻”、“沉”、“倒”等。如果在船上晒衣服,忌把里翻在外面;吃饭时装完饭,饭勺要直插在锅里,不能放倒;吃鱼时,一面吃完也不能直翻过来,非翻不可时要边翻边说“顺过来”。

    船驶时,忌遇鱼和蛇。遇上有蛇争道横渡,行船人必须加快船速,赶在蛇未过船头时抢先驶过去。据说船是龙,龙若斗输蛇就要倒霉;船在行驶时,有鱼跳上船,不能抓而屹之,而是把它们放回水里,且要抓两把米撒进水中,据说鱼是龙王的亲戚,跳上船是为了觅食;又说这些鱼是水鬼变成的,跳上船是为了试探人心,若贪图小利,必遭报应。

    搭船的乘客也有禁忌。如果船上载有新娘,新娘就得打伞,伞柄上悬一串猪肉。船靠岸时,如果又有一位新娘要乘船,那么,这两位新娘不能不打招呼就走,应该各自从自身上取出一块手绢,交给伴娘互相交换。如果没有伴娘,两位新娘就要自己亲手交换,表示互相祝贺。乘船的孕妇忽然临盆生产。“生”意味着船家将有生意,快发财。如果碰到这事,船家会喜不迭地煮糖面、鸡蛋并做丰盛的菜肴款待产妇。

    船民新船下水忌讲“下水”,应讲“起水”。在船上吃饭时,不允许把碗碟瓢筷掉落或搞坏,否则不吉利,饭瓢一定要仰放,在筏上、船上吃饭筷子忌搁在碗碟边上,象征船行顺利。餐桌上也忌给鱼翻身。河池等地外人上船,即穿鞋需赤脚,否则船主认为不吉利,甚至仇视客人。

    商业禁忌

    商人则对“蚀”、“乾”字及其谐音都很忌讳,改称“猪舌”为“猪利”、“猪肝”为“猪湿”。南宁商贩者忌早上开店时与人争吵,小贩早上开张时,忌与人讨价还价,就是顾客还价低些也卖出,谓之“开秤”或“发市”。藤县农历三、六、九忌出门做生意,俗谚:“三、六、九,找钱不到手。”理发行业的理发第一刀忌破顶(剃死人头)。经营棺材铺的大年三十、初二、十六不能在门口烧香求财。恭城读书人禁忌乱丢写有字的纸,以示尊重知识,因此村里专建有字厨。浦北等地木匠忌杀鸭吃或用鸦祭神,认为鸭是鲁班先师造船的启示者。烧窑人烧窑时从开始放火至大火上顶之前,生人不得走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