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古今实用对联楹联(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给鲁迅先生以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的辞世使“文坛从此感彷徨”。在联尾还自然地嵌入了鲁迅的两部作品《呐喊》和《彷徨》,更显得珠联璧合,巧夺天工。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使人读之扣人心弦,肝肠欲断。

    周作人挽马隅卿联:“月夜看灯才一梦,雨窗欹枕更何人。”联语洗练,既不写逝者生平之业绩,也不写自己悲痛欲绝的伤情,而只写一方空间,以小事托出,极富诗意。

    自挽联

    在挽联中,自清代起又出现了自挽联,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

    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

    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上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费。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

    墓祠联

    墓祠联也属于挽联的范畴,用以缅怀古人,启迪后人,弘扬正义,鞭挞邪恶。

    杭州西湖的岳庙中有一联:

    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此联以咏史之笔触,鲜明地表达了人们的爱憎,游人可从此联中获得启发,从中激发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湖南岳阳市周瑜墓联曰: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以叙事见长。以饮醇酒而喻处世,说明有雅量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写挽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附录

    全球日食、月食速查表(2001~2030年)

    月食速查表

    2009年2月9日半影月食

    8月6日半影月食

    2010年1月1日月偏食(初亏2:52,食甚3:23,复圆3:54)

    6月26日月偏食(初亏18:17,食甚19:38,复圆21:00)

    2011年6月16日月全食(初亏2:22,食甚4:12,复圆6:02)

    12月10日-11日月全食(初亏20:46,食甚22:32,复圆11日0:19)

    2012年6月4日月偏食(初亏18:01,食甚19:03,复圆20:07)

    2013年4月26日月偏食(初亏3:52,食甚4:08,复圆4:25)

    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初亏17:14,食甚18:54,复圆20:34)

    2015年4月4日月全食(初亏18:16,食甚20:01,复圆21:46)

    2017年8月8日月偏食(初亏1:23,食甚2:21,复圆3:19)

    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初亏19:48,食甚21:30,复圆23:11)

    7月28日月全食(初亏2:25,食甚4:22,复圆6:20)

    2019年7月17日月偏食(初亏4:02,食甚5:31,复圆7:01)

    日食速查表

    2005年10月3日日环食环食带从大西洋北部开始,经欧洲、地中海、非洲、在印度洋结束,我国拉萨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上午11:00可看到日环食的偏食。

    2006年9月22日日环食南美洲,环食带从南美洲的苏里南开始,经过法属圭亚那、大西洋,在印度洋的西南部结束。

    3月29日日全食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开始出现,途经大西洋,非洲的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利比亚,地中海,黑海,亚洲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19:47左右(日落)在蒙古西部结束。我国只有新疆、东北大兴安岭一带能看到日偏食。

    2007年3月19日日偏食亚洲、北冰洋大部、北美洲极西部。我国完全处于掩食带中。

    2008年2月7日日环食南极洲、太平洋。

    8月1日日全食加拿大、北冰洋、苏联、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出现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其它地区可以看到偏食。

    2009年1月26日日环食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我国可见偏食。

    7月22日日全食印度、我国全食带从西藏南到长江口、太平洋。

    2010年1月15日日环食非洲、印度洋、缅甸、我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等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郑州可见全食。

    7月12日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1年1月4日日偏食新疆地区可见。

    6月2日日偏食东北部分地区可见,沈阳.长春.哈尔滨带食日出。

    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台湾等省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主要城市广州.福州.台北.香港.澳门可见环食。

    8月1日日环食中国、日本、太平洋、美国。

    11月14日日全食澳大利亚、太平洋。

    2013年5月10日日环食澳大利亚、伊里安岛、太平洋。

    11月3日日全食大西洋、非洲。

    2014年4月29日日环食南极洲。

    2015年3月20日日全食大西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冰洋。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可见偏食。

    2016年3月9日日全食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我国南部地区见偏食。

    9月1日日环食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年2月26日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8月22日日全食太平洋、美国、大西洋。

    2018年8月11日日偏食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只见初亏,大部分地区带食日落,西部可见偏食全过程。

    2019年1月6日日偏食北京.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地带食日出,不见初亏,其他地点可见偏食全过程。

    7月3日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

    12月26日日环食阿拉伯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我国可见偏食。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非洲、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我国四川.西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太平洋。

    12月15日日全食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年6月10日日环食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苏联。

    12月4日日全食大西洋、南极洲、太平洋。

    2023年4月20日日全食印度洋、伊里安岛、太平洋。

    10月15日日环食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10月3日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6年2月17日日环食南极洲、印度洋。

    8月13日日全食北冰洋、格陵兰岛、大西洋、欧洲极西部。

    2027年2月6日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8月2日日全食大西洋、非洲极北部、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

    2028年1月26日日环食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欧洲西部。

    7月22日日全食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

    常用天文数据表

    日:平恒星日(从春分点到春分点)=86164.094平太阳秒

    地球平均自转周期(从恒星到恒星)=86164.102平太阳秒

    平太阳日=86400平太阳秒

    月:交点月=27.21222日=27日5时5分35.808秒

    分点月(春分点到春分点)=27.32158日=27日7时43分4.512秒

    近点月=27.55455日=27日13时18分33.124秒

    朔望月=29.53059日=29日12时44分2.976秒

    恒星时=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424秒

    年:食年(黄白交点到黄白交点)=346.6200日

    回归年(春分点到春分点)=365.2422日

    格里历年=365.2425日

    儒略年=365.2500日

    恒星年=365.2564日

    近点年=365.2596日

    太阳质量=1.9891×1033克

    日地平均距离=1.49597870×1011米(1亿5千万千米)

    日地最远距离=1.5210×1011米

    日地最近距离=1.4710×1011米

    太阳常数f=1.97卡·厘米-2·分-1

    太阳半径R=696265千米

    太阳表面积=6.087×1012平方千米

    太阳体积=1.412×1018立方千米

    太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

    太阳表面有效温度=5770K

    自转会合周期:

    赤道=26.9天

    极区=31.1天

    光谱型:G2V

    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2.74×104厘米/秒2(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7.9倍)

    太阳表面脱离速度=618千米/秒

    太阳中心温度:1.5×107K

    太阳中心密度:160·厘米-3

    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速度:450千米/秒

    太阳运动速度(方向α=18h07m,δ=+30°)=19.7千米/秒

    太阳主要化学成分:氢(71%)、氮(27%),氧、碳、氮、氖;硅、铁等

    太阳活动周期=11.04年

    地球质量=5.9742×1027克

    赤道半径=6378.140千米

    两极半径=6356.755千米

    平均半径=6371.004千米

    赤道周长=40075.13千米

    纬度1°长度=111.133-0.559cos2φ千米(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111.413cosφ-0.094cos3φ千米

    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

    大气中的声速(0度)V=331.36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V=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5×10-5忒斯拉

    北磁极:76°N,101°W;南磁极:66°S,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9.8061米/秒2

    地球表面积=5.11×108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1.49×108平方千米(占总表面积的29.2%)

    陆地面积=3.62×108平方千米(占总表面积的70.8%)

    地球体积=1.0832×1012立方千米

    地球平均密度=5.518克·厘米-3

    地球年龄约46亿年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11.2千米/秒

    黄赤交角=23°26'21".448

    岁差周期=25800年

    平均轨道速度=29.79千米/秒

    月球质量M=7.3506×1025克(相对于地球的1/81)

    月球直径=3476.4千米

    月球体积=2.200×1010立方千米

    月球平均密度=3.34克·厘米-3

    月地平均距离=384401千米=0.00257天文单位=60.2682地球赤道半径

    近地点平均距离=363300千米

    远地点平均距离=405500千米

    月球表面积=1/14的地球表面积

    黄道与白道交角=5°09’

    轨道偏心率=0.0549

    赤道面与黄道面交角=1°32’

    赤道面与白道面交角=6°41’

    平均轨道速度=1千米/秒

    在平均距离处满月的亮度=-12.7等

    月球表面最高温度=+127?摄氏度;月球表面最低温度=-183摄氏度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1.62米/秒2(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月球表面脱离速度=2.38千米/秒

    月球年龄约4.6×109年

    中国人年龄代称

    襁褓:不满周岁的婴孩。

    孩提:两三岁幼童。

    始龀:七八岁。

    总角、垂髫:童年的泛称。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待年(及笄):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而立: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顺: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古稀: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百岁以上。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结婚周年代称

    1年纸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手婚;8年古铜婚;9年陶器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丝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

    55年绿宝石婚;

    60年金钢钻婚;70年白金婚;80年钻石婚。

    常用亲属称谓表

    母系亲属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他人之敬称向他人谦称

    母亲的祖父外曾祖父外曾孙(外曾孙男)、外曾孙女令外曾祖家外曾祖父

    母亲的祖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男)、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家外曾祖母

    母亲的父亲外祖父(外公、姥爷)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外祖父家外祖父

    母亲的母亲外祖母(外婆、姥姥)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

    母亲的伯父外伯祖父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伯祖父家外伯祖父

    母亲的伯母外伯祖母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伯祖母家外伯祖母

    母亲的叔父外叔祖父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叔祖父家外叔祖父

    母亲的叔母(婶母)外叔祖母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叔祖母家外叔祖母

    母亲的姑父外姑祖父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姑祖父家外姑祖父

    母亲的姑母外姑祖母外侄孙(外侄孙男)、外侄孙女令外姑祖母家外姑祖母

    母亲的舅父外舅祖父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外舅祖父家外舅祖父

    母亲的舅母外舅祖母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外舅祖母家外舅祖母

    母亲的姨父外姨祖父外姨孙(外姨孙男)、外姨孙女令外姨祖父家外姨祖父

    母亲的姨母外姨祖母外姨孙(外姨孙男)、外姨孙女令外姨祖母家外姨祖母

    母亲母亲(妈妈)子(儿、男)、女(儿、女儿)令堂(令慈、令母、令萱)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母亲的丈夫父亲(爸爸、爹爹)子(儿、男)、女(儿、女儿)令尊(尊翁、尊君、尊公)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

    母亲的后夫继父(爸爸)继子、继女令继父(令尊)家继父(家严)

    母亲的兄弟舅父(母舅、舅舅)外甥(外甥男)、外甥女令舅父家舅父

    母亲的嫂子、弟妇舅母(舅妈)外甥(外甥男)、外甥女令舅母家舅母

    母亲的姐妹姨母(姨妈)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令姨母家姨母

    母亲的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令姨父家姨父

    母亲的堂兄弟堂舅父堂外甥、堂外甥女令堂舅父家堂舅父

    母亲的堂嫂、堂弟妇堂舅母堂外甥、堂外甥女令堂舅母家堂舅母

    母亲的表伯父外表伯祖父外表侄孙(外表侄孙子)、外表侄孙女令外表伯祖家外表伯祖父

    母亲的表伯母外表伯祖母外表侄孙(外表侄子)、外表侄孙女令外表伯祖母家外表伯祖母

    母亲的表叔父外表叔祖父外表侄孙(外表侄孙子)、外表侄孙女令外表叔祖父家外表叔祖父

    母亲的表叔母(婶母)外表叔祖母外表侄孙(外表侄孙子)、外表侄孙女令外表叔祖母家外表叔祖母

    母亲的表兄弟表舅父表外甥、表外甥女令表舅父家表舅父

    母亲的表嫂、表弟妇表舅母表外甥、表外甥女令表舅母家表舅母

    母亲的表姐妹表姨母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令表姨母家表姨母

    母亲的表姐夫、表妹夫表姨父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令表姨父家表姨父

    父系亲属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他人之敬称向他人谦称

    父亲的祖父曾祖父曾孙(曾孙男)、曾孙女令曾祖(曾翁)家曾祖父

    父亲的祖母曾祖母曾孙(曾孙男)、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

    父亲的伯祖父曾伯祖父曾侄孙(曾侄孙男)、曾侄孙女令曾伯祖父家曾伯祖父

    父亲的伯祖母曾伯祖母曾侄孙(曾侄孙男)、曾侄孙女令曾伯祖母家曾伯祖母

    父亲的叔祖父曾叔祖父曾侄孙(曾侄孙男)、曾侄孙女令曾叔祖父家曾叔祖父

    父亲的叔祖母曾叔祖母曾侄孙(曾侄孙男)、曾侄孙女令曾叔祖线母家曾叔祖母

    父亲的父亲祖父(爷爷)孙(孙男)、孙女令祖(令祖父)家祖父(家祖、家公)

    父亲的母亲祖母(奶奶)孙(孙男)、孙女令祖母(尊祖母)家祖母

    父亲的伯父伯祖父侄孙(侄孙男)、侄孙女令伯祖父家伯祖父

    父亲的伯母伯祖母侄孙(侄孙男)、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

    父亲的叔父叔祖父侄孙(侄孙男)、侄孙女令叔祖父家叔祖父

    父亲的叔母(婶母)叔祖母侄孙(侄孙男)、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

    父亲的姑父姑祖父(姑爷爷)内侄孙(内侄孙男)、内侄孙女令姑祖父家姑祖父

    父亲的姑母姑祖母(姑奶奶)内侄孙(内侄孙男)、内侄孙女令姑祖母家姑祖母

    父亲的舅父舅祖父(舅爷爷)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舅祖父家舅祖父

    父亲的舅母舅祖母(舅奶奶)外孙(外孙男)、外孙女令舅祖母家舅祖母

    父亲的姨父姨祖父(姨爷爷)姨外孙(姨外孙男)、姨外孙女令姨祖父家姨祖父

    父亲的姨母姨祖母(姨奶奶)姨外孙(姨外孙男)、姨外孙女令姨祖母家姨祖母

    父亲父亲(爸爸、爹爹)子(儿、男)、女(儿、女儿)令尊(尊翁、尊君、尊公)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

    父亲的妻子母亲(妈妈)子(儿、男)、女(儿、女儿)令堂(令慈、令母、令萱)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父亲的继妻继母(妈妈)继子、继女令继母(令堂)家继母(家慈)

    父亲的哥哥伯父(伯伯)侄(侄子)、侄女令伯(尊伯)家伯父

    父亲的嫂子伯母侄(侄子)、侄女令伯母家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父(叔叔、仲父)侄(侄子)、侄女令叔(贤叔)家叔父(家贤叔)

    父亲的弟媳叔母(婶母、季母)侄(侄子)、侄女令叔母家叔母(家婶母)

    父亲的姐妹姑母(姑妈)内侄(内侄子)、内侄女令姑母家姑母

    父亲的姐夫(妹夫)姑父内侄(内侄子)、内侄女令姑父家姑父

    父亲的堂兄堂伯父堂侄(堂侄子)、堂侄女令堂伯家堂伯父

    父亲的堂嫂堂伯母堂侄(堂侄子)、堂侄女令堂伯母家堂伯母

    父亲的堂弟堂叔父堂侄(堂侄子)、堂侄女令堂叔家堂叔父

    父亲的堂弟妇堂叔母(堂婶母)堂侄(堂侄子)、堂侄女令堂叔母(令堂婶母)家堂叔母(家堂婶母)

    父亲的表伯父表伯祖父表侄孙(表侄孙子)、表侄孙女令表伯祖家表伯祖父

    父亲的表伯母表伯祖母表侄孙(表侄孙子)、表侄孙女令表伯祖母家表伯祖母

    父亲的表叔父表叔祖父表侄孙(表侄孙子)、表侄孙女令表叔祖家表叔祖父

    父亲的表叔母(婶母)表叔祖母表侄孙(表侄孙子)、表侄孙女令表叔祖母家表叔祖母

    父亲的表兄表伯父表侄(表侄子)、表侄女令表伯家表伯父

    父亲的表嫂表伯母表侄(表侄子)、表侄女令表伯母家表伯母

    父亲的表弟表叔父表侄(表侄子)、表侄女令表叔家表叔父

    父亲的表弟妇表叔母(表婶母)表侄(表侄子)、表侄女令表叔母家表叔母

    父亲的堂姐妹堂姑母(堂姑妈)内堂侄(内堂侄子)、内堂侄女令堂姑母家堂姑母

    父亲的堂姐妹夫堂姑父内堂侄(内堂侄子)、内堂侄女令堂姑父家堂姑父

    父亲的侄儿堂兄、堂弟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令堂兄、令堂弟家堂兄、舍堂弟

    父亲的侄媳堂嫂、堂弟妇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令堂嫂、令堂弟妇家堂嫂、舍堂弟妇

    父亲的侄女堂姐、堂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令堂姐、令堂妹家堂姐、舍堂妹

    父亲的侄女婿堂姐夫、堂妹夫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令堂姐夫、令堂妹夫家堂姐夫、舍堂妹夫

    兄弟姐妹亲属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他人之敬称向他人谦称

    哥哥哥(兄长)弟、妹令兄(尊兄、哲兄、长君)家兄

    哥哥的妻子嫂子夫弟、夫妹令嫂(尊嫂)家嫂

    弟弟弟弟兄、姐令弟(淑弟、介弟、贵介、贵弟)舍弟(家弟、鄙弟、劣弟)

    弟弟的妻子弟妇(弟媳)夫兄、夫姐令弟妇舍弟妇

    姐姐姐姐弟、妹令姐(贤姐、贵姐)家姐

    姐姐的丈夫姐夫(姐丈、姐婿)内弟、内妹(姻弟、姻妹)令姐丈家姐夫

    妹妹妹妹兄、姐令妹舍妹

    妹妹的丈夫妹夫(妹丈、妹婿)内弟、内妹(姻弟、姻妹)令妹丈舍妹夫

    叔伯之子堂兄(嫡兄)堂弟、堂妹令堂兄(令嫡兄)家堂兄

    叔伯之子堂弟(嫡弟)堂兄、堂姐令堂弟(令嫡弟、仁弟)舍堂弟

    叔伯之儿媳堂嫂(嫡堂嫂)夫堂弟、夫堂妹令堂嫂(令嫡嫂)家堂嫂

    叔伯之儿媳堂弟妇(嫡弟妇)夫堂兄、夫堂姐令堂弟媳(令嫡弟妇)舍堂弟妇

    叔伯之女堂姐(嫡堂姐)堂弟、堂妹令堂姐(令嫡姐)家堂姐

    叔伯之女堂妹(嫡堂妹)堂兄、堂姐令堂妹(令嫡妹)舍堂妹

    叔伯之女婿堂姐夫(嫡堂姐夫)内堂弟、内堂妹(姻弟、姻妹)令堂姐丈家堂姐丈

    叔伯之女婿堂妹丈(嫡堂妹丈)内堂兄、夫堂姐(姻兄、姻姐)令堂妹夫舍堂妹夫

    姑父、舅父、姨父之子表兄、表弟表弟、表兄、表妹、表姐令表兄、令表弟家表兄、舍表弟

    姑父、舅父、姨父之儿媳表嫂、表弟妇表弟、表兄、表妹、表姐令表嫂、令表弟妇家表嫂、舍表弟妇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表姐、表妹表弟、表兄、表妹、表姐令表姐、令表妹家表姐、舍表妹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婿表姐丈、表妹夫表弟、表兄、表妹、表姐令表姐丈、令表妹夫家表姐丈、舍表妹夫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父母姻家父(姻翁)、姻家母姻家侄、姻家侄女令姻翁、令姻母家姻翁、家姻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伯父母姻家伯父、姻家伯母姻家侄、姻家侄女令姻家伯父、令姻家伯母家姻伯父、家姻伯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叔父母姻家叔父、姻家叔(婶)母姻家侄、姻家侄女令姻家叔父、令姻家婶母家姻叔父、家姻叔婶母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兄弟姻兄、姻弟姻弟、姻妹、姻兄、姻姐令姻兄、令姻弟家姻兄、舍姻弟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嫂姻嫂姻弟、姻妹令姻嫂家姻嫂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弟媳姻弟妇姻兄、姻姐令姻弟妇家姻弟妇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姐妹姻姐、姻妹姻弟、姻妹、姻兄、姻姐令姻姐、令姻妹家姻姐、舍姻妹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姐丈姻姐丈姻弟、姻妹令姻姐丈家姻姐丈

    嫂嫂、弟妇、姐丈、妹夫之妹夫姻妹夫姻兄、姻姐令姻妹夫舍姻妹夫

    世界传统节日全览

    一月:新年元旦[01.01]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二月:世界湿地日[02.02]国际气象节[02.10]情人节[02.14]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三月:全国爱耳日[03.03]妇女节[03.08]植树节[03.12]国际警察日[03.14]国际消费日[03.15]世界森林日[03.21]世界水日[03.22]世界气象日[03.2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四月:愚人节[04.01]清明节[04.05]世界卫生日[04.07]世界地球日[04.22]

    五月:国际劳动节[05.01]中国青年节[05.04]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世界红十字日[05.08]国际护士节[05.12]国际家庭日[05.15]世界电信日[05.17]国际博物馆日[05.18]全国助残日[05.19]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国际牛奶日[05.23]世界无烟日[05.31]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母亲节[第二星期日]

    六月:国际儿童节[06.01]世界环境日[06.05]全国爱眼日[06.06]端午节[06.15]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06.17]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全国土地日[06.25]国际反毒品日[06.26]

    七月:香港回归日[07.01]建党日[07.01]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世界人口日[07.11]

    八月:八一建军节[08.01]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九月:劳动节[09.01]国际扫盲日[09.08]教师节[09.10]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国际和平日[09.17]国际爱牙日[09.2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国际聋人节[09.22]世界旅游日[09.2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十月:国庆节[10.01]国际音乐节[10.0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02]世界动物日[10.04]国际住房日[10.07]全国高血压日[10.08]世界视觉日[10.08]世界邮政日[10.09]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粮食节[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万圣节[10.31]

    十一月:中国记者日[11.01]消防宣传日[11.09]世界糖尿病日[11.14]国际大学生节[11.17]感恩节[11.28]

    十二月:世界艾滋病日[12.01]世界残疾人日[12.03]世界足球日[12.09]冬至节[12.22]圣诞节[12.25]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朝代分朝代公元前代

    黄帝至舜帝

    五帝时期约前27世纪-约前22世纪

    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商约前16世纪-约前1066

    周西周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约前1066-前771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

    东汉

    前206-公元23

    25-220

    三国魏

    蜀

    吴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十六国

    317-420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齐

    梁

    陈

    北朝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386-534

    534-550

    550-577

    535-557

    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902-979

    宋北宋

    南宋

    960-1127

    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08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

    (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民国再共和,代代往下传。

    (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