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诏对,那是再好不过。可放在科举场上,考官只怕多看一眼都不肯。反到是我修改过的文章,却是要中的。”
这话让苏木提起精神:“还请教。”但心中还是非常不服气。
吴小姐大约是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得有些重,不好意思地将头低了下去,声音缓和下来:“公子你想,科举场上,一场乡试,怎么着也有两千多考生吧!这么多卷子,考官又怎么看得过来。所以,要想打动考官,就得用精美到毫无破绽的字句。科举取试,看的是士子的文才,对于政才,却不要紧,将来做了官,自然就能磨练出来。公子这篇文章实在是朴实厚重,读起来很是枯燥,尤其是其中的论点,得大费心思推敲得失。两千多张卷子,考官大多一眼就晃过去了,又怎么可能在一份卷子上花费时辰和精神?”
“原来如此……”苏木倒抽了一口冷气,这才意识到自己写这篇策问时感觉到的不妥从何而来。
这时代的科举考试,说到底考的是一个读书人的综合素质:字写得如何、文理是否通顺、对应试文的格式是否确实掌握,国学素养如何。至于将来是否能做一个合格的官员,考官才管不着呢!
科举,不过是定一个规矩,让大家在这个规矩里面公平竞争。
公平,才是第一要务,其他都要先放在一边。
看来,我以前真的是想错了,总想在这种政论文中显示出自己的才干,可结果却与科举的核心本质背道而驰了。
……
见苏木变色,吴小姐知道自己的话他已经留了意,心中有些高兴:“早年我也曾经请教过家父这策文该怎么写,家父说:首在立论。意立起来,纲举目张。”
苏木低声道:“还请教如何立意。”
吴小姐轻轻道:“士人读的都是圣贤书,考的又是圣人典籍,自然要在这上面去寻。比如这篇马政论文,出题的人未必是要你拿出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只不过是想检验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马政,其实就是说如何抵御北方游民民族南下,这是核心。那么如何抵御呢,圣人首重教化。不是有‘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的说法,孔子也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吗?那么,为什么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呢?这就是教化,只需扣着这一点写,不出大的毛病,文章就算是过了。所以,无论考官出什么题目,公子就照这种法子作就是了。”
苏木瞠目结舌,好好一个马政策,绕了半天,居然绕到教化和华夷大防上面,这事……怎么总有些魔幻的感觉了。
可这就科举的考试特点啊,特别是这种论文,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可考试,必须要有一个判分标准,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个标准就是圣人之言。
很无奈,却很简单。
如果今日吴小姐不将这事说透,自己真上考场随着性子写,死都不知道该如何死。
一瞬间,苏木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吴小姐和韶泰一样,都是考试机器,都是才华出众的名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