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兄难为1-1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没这方面的想法呢?

    张大牛想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村子里的人就没人意识到这地方还挺重要,能在这里支个茶水摊,思维里没这想法。

    不过自己干了,这一片想再支一个摊子,应该就没什么生意了,这样不利于邻里和谐啊,这又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事。

    不过可以告诉村子里可以在这旁边卖点别的东西,就像现代很多有特产的地方,路两边都会支个遮阳伞,摆张桌子,放把椅子,生意就做起来了。

    只要不都是一样的东西,这样都能形成一个小集市,良性循环,以后也会有货郎在这里卖东西,什么都有了,村里买东西都不用老远去镇上了。

    张大牛心里一阵幻想,觉得自己能以一己之力带动周边的经济,感觉挺美的。不过这一切都还得再多调研,多合计,争取“一炮而响”。

    想到这,张大牛不禁哼起了不成调的歌。

    路上停下把车卸下来,让大黄在路边吃草歇歇,拉着车走了快一个时辰了。

    张家人都很心疼大黄,走这么久其实不算多累,但张大妹和张四牛都强烈要求让大黄歇一歇,吃点东西再走。

    第二次让大黄歇下来吃草的时候,张大牛三人也就着带的凉白开把午食给吃了,留了几个窝窝头,怕下午赶回来,路上饿。

    最后一段路,喂饱了大黄,张大牛三个人也吃饱了,就不急着赶路,慢慢悠悠地三人各自在车上歇了一刻钟午觉,精神饱满地进了城。

    镇子不大,就两条主街交叉,分成了大概的四个区。张大牛赶着牛车先去了收棉花的铺子,铺子后面就是弹棉花的地方。

    因为知道这地方跟布店也有联系,,布店也卖成衣,小地方的铺子都是一店多用。

    张大牛就在弹棉花这里提出了自己要买成衣或者买布,还要买五床五斤的大棉被。

    棉花不算多,总共才一百来斤,还是算上了那些小棉桃的,那些小棉桃没带上,张大牛准备留着给家里人每人做一双棉鞋,这寒从脚起嘛。

    还得存点以备不时之需,想做新棉被,还每人一套新棉衣,只能省着来。

    两姐妹冬天就盖一床,张二牛成亲也得早点备一床,虽然是归新妇那边备,但也得预备着那边不备的情况,结婚还是得盖新被子。这一床先收着,不拿出来用。

    还给张二牛备一床新的棉被冬天盖,怎么也算是即将成年的人了,还是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有自己一床新被子的。

    自己准备一床新棉被,旧的那个自己睡不惯。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冬天也可以睡一张床上。

    其余的张大妹、张二妹成亲的嫁妆,还有张三牛、张四牛成婚要用的,以后再去想,现在就先预备好张二牛的就行。

    张大牛说完了大致要求后,就放张大妹出马交涉,一会儿工夫就得出了结果。

    凭张大妹一人完胜三家,最终不仅得到了五床好被芯,还用剩下的一半棉花换了两套男式成棉衣裤,两件女式成棉衣。

    张大妹自己和妹妹棉裤的布料、张三牛和张四牛做衣服的布料是花钱买的,看布店老板的表情很是肉疼,应该离成本不远了。还搭送了三套针线,虽然是最便宜的。

    不过想到有给陈婶子带的,张大牛悄悄跟张大妹说了声,张大妹就补了几文钱,让老板答应了给三套好些的针线。

    最后还剩下一小半棉花,带回去做两条裤子和两套小孩的棉衣裤足够了。

    出门来的时候,张大牛一阵恍惚,见识到了古代女人的砍价功底,真是自愧不如。要是自己去支茶水摊,一定得把张大妹带上,绝对能省不少。

    走出棉花店的时候,张大牛还隐隐听到布店老板数落合作伙伴给介绍了这么一个厉害人,今天这单生意真没赚到多少。棉花店老板也冤枉得很,自己也没赚到多少啊。

    从棉花店出来,张大牛就驾着车到了油坊,用一背篓的茶籽换了半罐豆油,再添了几文钱换了小半牛车的豆渣。

    这时代只有人工榨油,出油率也低,能用一背篓茶籽换半罐豆油,还是因为茶籽油更受有钱人喜欢,豆油就便宜一些。

    豆渣一般也是便宜卖,几文钱能换许多,不过除了吃不饱饭的和有牲畜的,也没谁会特意换豆渣。这时候的豆渣让人吃呢,有些吃不下,喂猪又有些奢侈。

    不过要是自己到时候支起来摊子,倒是可以多换点好卖给过路的人。

    张大牛从油坊出来就直接去了二庆叔的铺子,其实二庆叔那里也能换油,但每次都不要钱,时间久了,张大牛就干脆去了油坊换。

    到二庆叔铺子的时候,张大牛叫了一声,就跟着出来招呼的二庆叔把牛车牵到了铺子后院,给大黄喂了些水和食物就转去了前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