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保,吊死煤山···。
或许就像击鼓传花,已经不堪重负的明朝江山,注定了在朱由检那里戛然而止。
但是,他作为一个皇帝,却总是亲自下场,和朝臣之间争斗、撕咬,这就是一种为帝王者的不智。
对于皇帝来说,满朝文武,皇宫内外,没有对错。只有能用和不能用,只有忠心和不忠心。
用不能用的去限制能用的,用忠心的去监视不忠心的。李平安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丢出去一个饵。然后等着更多的鱼儿咬钩。
现在的皇宫内外,满朝文武,都是五位顾命大臣和一些皇室宗亲安插的人手,那些都是他们的人。
李平安不可能学那位康大麻子来一出请君入瓮,然后十分儿戏般的,直接细数罪状,诛杀重臣。
虽然囚杀鳌拜,算是康大麻子一生中做的第一件大事,但是或许当他到了晚年,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就会自己也嘲笑自己的浅薄和单纯。
若非有人给他撑腰,替他担着,他只怕早就玩砸了。
李平安感觉深居东宫的太后也有问题,即便是传出皇帝好梦中杀人的消息,以至于含凉宫的那些侍奉之人,人人想着法子出走。
但是毕竟也是一国之主,身边怎么能没有侍奉之人?传出去岂不是有失体面!
“现在却宁愿在我身旁,安排那些没关系、没后台的‘倒霉蛋’来伺候,也不给安排一些信的过的人。
如此一来,便是不想给我机会,发展壮大,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难不成···我还不是亲生的?”李平安用调侃的口吻说道,只是这话中多少有几分杀意。
况且要是太后一直撑腰,怎么会有五位顾命大臣权倾朝野,导致帝权旁落。
李平安没有人撑腰,而且这个朝堂内外交困,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势力。
所以他用了更加谨慎的办法。想办法成立一些类似于锦衣卫、东厂之类,独立于朝廷之外,专门效忠自己。
让他们去和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去斗。自然会有很多人死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但是能活下来的,便都是精英,是真正可以倚重的人才。
至于李平安会不会因此变成一个昏君、暴君还是仁政爱民的皇帝。那就看他,真正能够在天盛王朝贯穿自己的意志后的做法了。
选择实施的是仁政还是暴政,那属于个人的抱负,与权术无关,甚至与私下的品格无关。
大力发展教育,进行儒家学说,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更重要是要举行科举,让民间的寒门子弟能够入朝为官,削弱世家的影响力,然后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