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天,我遭遇了一场空难。
讽刺的是,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我竟不记得什么了。
这是老天的恩宠还是玩弄?自诩不是“傻白甜”的我,慌极了。
警察来过几趟。
听了上百次录音,也仅仅能确定,那句话是我喊出来的,可我当时到底看到了谁,为什么原本已经跳伞,却依旧没能逃脱飞机多远,依旧摔伤还被轻微灼伤了,我也没办法解释。
经过医学和司法的双重技术鉴定,我是由于头部外伤导致的选择性失忆,就好像身体自主地删除掉过于痛苦的记忆,以此来保护自己。
后来,警察便也不再为难我了,做做笔录了事。
虽说如此,我却问不出什么关于空难的细节,几个办案人员一水儿的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不过,他们叮嘱我和妹妹,千万不要出去散布谣言。
因为,经过多方排查,这场空难已被定性为,私人飞机发动机故障导致的意外事件了。
在我住院期间,柳如烟作为我家唯一能联系到的遇难者家属,参与了后续的葬礼,并收到了来自保险公司和飞机制造厂商等多方的巨额赔偿金。
她将合同、卡折悉数交给病房里的我,理由是长姐如母。
我道她已经成年在S市读书,理应拿到自己的份额。
待我病情稳定了,带她去银行开了账户,将半数的钱存上,并把存有足够支撑她读完博士的储蓄卡一并交给她。
如烟再三推脱,我摸摸她的头,有些伤感地说:“既然爸妈不在了,以后咱俩相依为命,供你读书是应该的。何况我……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的……总归你拿着我心安些。”
如烟啜泣着说:“姐,不会的,你不会有事的。”
“好好好,咱不说丧气话,姐没事儿,姐会陪着你的!喏,赶紧收着!”
眼前这个19岁的姑娘,终于接下了两笔不菲的存款。
我也像交代完后事般地,松了口气。
出院后,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满怀芥蒂,毕竟闹出笑话倒还好,惹出麻烦可就糟了。
回到家,我把自己锁进房间,开始翻箱倒柜,试图从那些“物证”中想起点什么。
身份证信息显示,我叫林青烛,女,26周岁。
笔记本电脑里各路文档显示,我是个专栏作家,几年前从杂志转型到自媒体,运营着个人公众号“青烛夜谈”。当然,我还翻到了不同阶段的签约合同,还有几摞样刊作为佐证。
各种聊天记录显示,我的社会关系比较单纯,除了工作伙伴编辑和画师,就是妹妹、朋友和邻居了。
不过比较诡异的是,我虽然找到了和如烟的一些聊天记录,却没有搜到与父母的联络痕迹。这两个人不仅消失在我的记忆里,还从现实可查找的范围内,消失了。
连同柳如烟带来的那几本相册,也好巧不巧地,只看得清我和她的脸,父母的面容模糊得难以看清。
我想起三缄其口的几位警员,只得将查不到与父母联络痕迹的锅,甩到他们身上。
不过,每每我用力回忆,或者试图揣测什么的时候,就头疼难忍。
不要散布谣言……不要散布谣言……不要散布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