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空气里弥漫着那种泥土与植物混合的特有浓香。一尘不染的空间,能看见北方很远很远的黛青色山脉。一条巨大的半圆形彩虹泛着斑斓的光芒,斜挂在山上,把宇宙天地间打扮得格外壮美。山下,一条雄浑的大河滔滔不绝地向南流来。突然,一处高坡挡住了去路,河流便分了叉,一股偏东地向南流着,另一股则偏西地向南流着。也是机缘巧合,两条河流走了十多公里之后,又在下游的一个点上,激情澎湃地汇成一处,如同久别重逢的伴侣,欢快地携起手来,然后共同奔向新的生活。
人们把东边的河流称为东河,把西边的河流称为西河,夹在两河中间那块呈椭圆形的宝地称为三兴洲,面积大约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三兴洲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兴稻兴麦兴棉,另一说是兴鱼兴鸡兴鸭,还有更大气的说是人、财、业“三兴”。谁对谁错,莫衷一是,或许统统兼而有之。这是一块冲击平原,土地肥沃,还有水源充足的优势,不仅河流纵横交错,而且池塘也是星罗棋布。螺丝他们所居的小镇,就处在三兴洲大体居中的位置。
真正的螺蛳水里生水里长,一生都生活在水中。他叫螺丝,也似乎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读初中的时候,那年发大水,河流池塘水满为患。他路经一座桥梁处,一条三斤多的大鲤鱼竟然从河里蹦到他的脚下。惊喜之余,他用整个身子把鱼扑上,然后抠住鱼腮提回了家。自此之后,便对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地人大都迷信,有什么“水怪”、“鱼精”之类的传说,一般人都不会打水产品的主意,觉得不吉利。迷信当然没什么科学依据,却自然而然地导致了野生水产资源的兴盛。当然,事物往往也不是那么绝对。有的人缺乏营养了,就会捞捞虾改善一下伙食;有的人手头紧了,就会钓钓鱼卖点零用钱。
每当看见别人捕鱼捉虾的时候,螺丝就会凑上前去,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仅用心揣摩,还经常问长问短。毕竟是一门技艺,如同现今的商业秘密一般,大都白他一眼,不肯透露原委。也有道出一二的,让他茅塞顿开。
光看不行,还得练。他便砍来竹子,自制了钓竿,买了鱼钩鱼线鱼篓,只要是有时间,就会来到附近的河塘垂起钓来。真的凑巧,记得他第一次学着钓鱼,不到两个小时,就钓了近十斤鲫鱼。看着那些肥硕鲜美、活蹦乱跳的劳动成果,他乐得牙齿都快要掉下来。
今天是钓餐鱼的好天气。螺丝趁着躲雨的机会跑回了家。太阳出来了,他就没有再去下地干活,而是带上钓具,悄悄地来到了离小队较远的一座池塘边。池塘很大,呈不规则的圆形,直径在八十米以上。池水清澈,能见到水底的泥沙石草。塘岸周围断断续续地长着十来棵高大的垂柳,那娇翠欲滴、翩翩欲舞的姿态,把这里点缀得如诗如画。
南沿最大的一棵树下,树荫荫及池水,一大群餐鱼正在阴凉处嬉戏游玩。螺丝安装好钓具,将一粒米饭穿上鱼钩,握住钓竿使劲一甩,又迅速提起,一条餐鱼便折腾挣扎地被钓了上来,取下鱼放进鱼篓,又开始下一个轮回。如此循环往复,不到一个小时,几十条鱼就收入囊中。剩下的几条就就不能再钓了,要让它们繁衍生息。这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一个规矩。
餐鱼是一种浅水小鱼,头尖身长体扁鳞白,长到完全成熟了也只不过二两左右,成群结队地生活在没什么污染的河塘之中。当地老百姓之所以称它为餐鱼,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功能。这种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爽,无论是煎是炸,都令人叫绝。只是它真正的学术名字,螺丝还真的没作过考证,不知道称作什么。
站在身后的两名男孩看得吃惊,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向他讨起教来。他也并不保守,道出了其中的奥秘。餐鱼生活在水的上面一层,它们游到岸边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食物。要想钓到它们,就必须钩小饵香,眼疾手快。甩钩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