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篇 羽柴筑前守时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竹中半兵卫

    墨股城虽是小城,毕竟实现了木下藤吉郎少年时代的梦。成为墨股城主人的他,想做的事非常多。他最注意的是延揽人才,获得好部下。

    他认为:自古以来,扬名天下的英推,皆非凭一己之力就能成功的;而是有长于智勇、人格高尚的部下协助。所以他想寻找出类拔萃的人物,做为自己的左右手。

    一日,藤吉郎登上城楼,伫立良久,他一边了望美浓平原及中部山脉的广大景色,一边寻思其中是否有隐居的杰出有谋略的勇士。

    不久,蜂须贺正胜也来到城楼。他已把名字中间的小六改为彦右卫门,奉藤吉郎为君主,执臣下之礼,丝毫不计较过去的地位。

    藤吉郎回顾正胜说:“中部诸国不知有无卧龙?”

    “龙?”

    “对,龙。一旦得云,即能飞天,呼风唤雨的龙。”

    正胜会意了,稍为思考之后说:“有。有龙!”

    “有啊!是谁?”藤吉郎兴奋的问。

    “是美浓国不破郡岩手下的人,名叫竹中半兵卫重治。一年前离开斋藤家,如今隐居栗原山中。臣以为此人堪称为龙。”

    “好,详细告诉我,竹中半兵卫是个怎样杰出的人物。”

    于是,正胜说出如下的故事。

    今年——元禄五年元月,美浓国斋藤家的稻叶城内,大将云集、齐来拜年的时候,老将安藤伊贺守向主人斋藤义龙谏言:“主公,今年起敬请整军经武,爱护百姓。值此战国乱世,若只知饮酒作乐,稻叶城恐遭邻国织田之铁蹄蹂躏。”

    义龙自其父秀龙前年去世之后,一直不问政事,怠忽军备,只是日日酒筵,歌舞作乐。

    可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新年里头,就说稻叶城会沦亡等不吉利话,真扫兴!”

    义龙一怒之下,返回内室。

    安藤伊贺守不禁叹息,在这种昏君治理之下,斋藤家灭亡之期恐将不远矣。正感黯然时,近侍传话说:“主公在内有请。”

    伊贺守心知不妙。果然,等待伊贺守的不是义龙,而是牢房。

    安藤伊贺守被关的消息,很快的传到菩提山城主竹中半兵卫耳中,因为他的妻子是伊贺守之女。患病卧床的半兵卫,听了这个意外消息,只是静静的点了一下头。

    半兵卫是个俊美青年,因自幼体弱,从未上阵作战;但长于智谋,身为武士,十六岁第一次参与战役时,以出人意料的计谋,使敌方大败。自此以后,他受到重用,斋藤军所以能连打几次胜仗,都是由于竹中半兵卫的策画。

    听到伊贺守被关的消息后,半兵卫紧闭城门,毫无动静。直到二月二日,半兵卫才率领十六名强壮士兵,奔向稻叶城。

    深夜,半兵卫命令一名部下在稻叶城下呼喊:“发生大事了!织田信长突率一万大军越境入侵。”

    守门兵士一听,急急把门打开。半兵卫等人像一阵风似的,立即跑入城内。他们用这种方法连闯了几关之后,终于到达义龙的居处。

    半兵卫大声叫喊:“欺君弄臣,出来受死!竹中半兵卫重治来了!”

    慌忙跑出的斋藤飞骅守、长井新八郎等义龙亲信的佞臣,都被半兵卫的部下一刀杀死。

    听了近侍报告的义龙,大惊失色,他颤声地急唤卫兵,一副可怜相。

    这时,半兵卫麾下一千余骑,已经包围了稻叶城。

    义龙惊吓过度,不敢见半兵卫,在四、五名近侍护卫下,从后门溜出,急急忙忙逃到稻叶郡黑野村的鹑饲城。

    半兵卫只是想告诫义龙,救出岳父安藤伊贺守而已,并不想占领稻叶城。所以,从牢房里救出安藤后,半兵卫即刻离开,连菩提山城也不回去了,独自一人到栗原山中。

    他在写给叔父竹中重利的信中,有一段说:

    ——虽为告诫,但惊吓主公及占领稻叶城之罪甚重。侄本多病之身,所以辞官隐居,以度余生。

    据说,从此以后,没有人见过半兵卫。

    藤吉郎听后,雀跃欣喜的说:“哦!确实是龙!我决定去请竹中半兵卫来墨股城。”

    “请稍待。竹中半兵卫虽弃义龙而隐居,道义上或许仍认斋藤家为主家,恐怕不会愿意为斋藤家之敌织田效劳。”

    “不。我想只要诚心相求,必能说服他出栗原山。”

    次日,藤吉郎单身赴栗原山。

    当夕阳染红天际,太阳缓缓西沉的时候,他终于来到栗原山麓。山腰上有一间房子,周围是苍郁的松林。

    藤吉郎从土垣的竹编门扉窥视,看到庭院中央的炉灶前,有一个少年蹲着烧枯枝。

    “喂,孩子。”

    “谁?”少年应声站起来。

    “我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叫做木下藤吉郎。想拜会竹中半兵卫殿,能否通报一声?”

    “我家主人不在。”

    “哈哈哈,大概是半兵卫殿交待你,有客来访就说不在吧。”

    少年闷声不响了。

    “拜托,请通报一下。”

    “不行啦。老师从没接见过外人的。”

    “没关系,试一试嘛。”少年不得已进入屋内,但马上就出来说:“还是不行啦,说是请回去。”

    “那么,我下次再来好了。”

    “再来也是不行。”

    “不,只要能见面,多少次也要来。”

    藤吉郎说了之后,笑着下山。

    翌日同一时刻,藤吉郎又出现在竹门前。

    “呀,你又来了。”

    “通报一声好吧。”

    “好,通报就通报。”

    少年跑进里面,不一会儿又跑出来了。

    “老师说,免了。”

    “那,明天再来。”

    “不!真是不行的。你还是看开点,不要再来了。”

    “不,明天一定再来。”

    藤吉郎如言,次日一早就来了。

    少年一见,不待呀咐,立即跑进通报。半兵卫仍是不见。

    藤吉郎已经白跑了三次,但他一点也不气馁。他知道,中国三国时代的蜀汉帝刘备,为了请出诸葛孔明,曾三顾草庐,第三次,孔明正在午睡,刘备还在院子里站了半天。他决心学刘备,三次不行,五次、十次的去,直到见面为止。

    于是,藤吉郎连续十五天上下栗原山。即使遇到大风大雨的日子,仍然不间断。少年也已跟他很热络,一见到他来,就立刻替他入内通报,期待着老师答应见面。

    第十五天正逢大雨。藤吉郎被半兵卫拒绝后,默默的蜷坐在泥泞中。

    少年见到,慌慌张张的问:“叔叔,你要做什么呀?”

    藤吉郎用屋内也听得到的音量说:“今天就坐在这里,不再走了!”

    “但是,叔叔坐在那里会淋雨呀。”

    “不要管我。”

    “哎呀,怎么办……那,我再去问一次看看。”

    少年急忙跑进去。过了一会儿,跑出来的少年,满脸笑容,高兴的说:“叔叔,老师说要跟你见面了。”

    “哦!谢谢!”

    少年带藤吉郎到室内等候,他心跳个不停。

    “有劳等候。”

    随看年轻而清朗的声音,竹中半兵卫走进室内来。

    藤吉郎看了一眼,立刻知道半兵卫确实是人杰,心里庆幸自己努力坚持。他说:“多次来访,打扰您的清静。我木下藤吉郎……”

    正要提及来意时,半兵卫举手制止,说:“不用说了,你的来意我已经明白。衷心感谢你的诚意,身为墨股城城主,竟独自到敌国之地,访问十五次之多,令人佩服!”

    “那么……愿意到我方来了?”

    “从今天起,愿奉藤吉郎样为主人。”

    “谢谢,真不知如何道谢。”

    “但,有一事请原谅。织田军即将在近日内进攻美浓,届时在下必保持中立。斋藤家灭亡之后,在下再赴墨股城。”

    “只要肯归咐我方,即使明年、后年,也甘愿等候。”

    “今日请先带这孩子同去,他将来必能建功。”

    藤吉郎高兴的答应了。

    这个少年就是追随藤吉郎,驰骋沙场三十年,建立不少战功,晚年受封为出云及隐歧(皆在今岛根县)二国的藩侯,领有六十九万石俸禄的崛尾茂助吉睛。

    如此,木下藤吉郎以常人所不及的热诚谦虚,延揽到竹中半兵卫。斋藤家灭亡之后,半兵卫如约来到墨股城,正式立下主从之誓。

    以后十年间,若没有半兵卫的奇计良策,藤吉郎或许不能连战连胜,建立大功。

    藤吉郎所以能晋升为羽柴筑前守秀吉,也是得力于竹中半兵卫。

    2.奇计

    藤吉郎往访竹中半兵卫的翌年八月,织田信长终于发兵一万余,浩浩荡荡渡越木曾川。

    斋藤义龙大惊,催促重臣说:“叫竹中半兵卫来。快派人到栗原山……”

    重臣们面面相觑,默不作声。事到如今,就是召唤半兵卫,又有什么用呢?何况他是不会来的。虽知徒劳,仍然派出使者到栗原山。果然,半兵卫一句话都不回。

    织田军以木下藤吉郎率领的一千余士兵为先锋,势如破竹,攻陷各地岩寨,第十天即已逼近稻叶城。

    但是,稻叶城周围都是峻险的山岳,不容易攻陷,转为山地战之后,织田军开始陷于苦战。

    因为斋藤军有火枪队,从山腰居高临下射击,颇占优势;而贫穷的织田军没有配备火枪。面临这种情势的织田军,如果背后又有敌军来袭,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非尽快占领稻叶城不可。

    躁急的信长,召藤吉郎来问。

    “有无妙计?”

    藤吉部想了片刻之后,说:“只有舍生冒险一途!”

    “怎么做?”

    藤吉郎沉着的回答说:“带兵十名,潜入稻叶城。”

    “做得到吗?”

    “誓必达成!”

    当夜,藤吉郎将先锋队指挥权交给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后,带领勇士十人,自阵营中消失。

    原来,随伴竹中半兵卫的少年茂助,非常熟悉稻叶城周围的地形及山道。于是,由茂助向导,在黑夜中翻山越岭。经过千辛万苦,黎明前,藤吉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稻叶山背后的瑞龙寺山的峰顶。

    “先睡一觉。”

    说完,藤吉郎与部下一起,横躺在岩石上。但是茂助并不睡觉,一个人守望着东方的天空。

    大约过了一个钟头,天已破晓。周围逐渐的明亮,除了他们所在的峰顶,只见迷迷蒙蒙的一片云海。

    藤吉郎最先起身。茂助指着东方曙光初露的天空说:“主公,太阳升上来了。”

    “茂助,下面山谷内,确是稻叶城吗?”

    “不错。”

    “好。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到谷底后会叫唤,你听到后就赶快放狼烟,知道吗?”

    “知道了。”

    茂助站在狼烟筒旁边,目送其他人到谷底。

    耀眼的阳光一出,云海即起翻腾,开始消散,浓尾平原清晰地呈现眼底。

    藤吉郎一行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稻叶城后门,悠哉游哉的进入城内。把守后们的士兵,那会料想到敌方竟敢来此,还以为是己方的人,看也不注意看,就放他们进去了。

    来到米仓后,藤吉郎举起右手指挥。十名部下把木材点上了火,跑到米仓里面去。

    守备士兵这才觉悟,大叫:“有敌人啊!”

    但是,当守备士兵拿起武器追上来的时候,米仓已经冒出浓浓黑烟。

    守备队长急忙喊:“不要追敌人了,火!先救火。”

    这时,山峰上响起了狼烟爆破声,并引起了山谷的回响。这是茂助一听见城内闹烘烘的声音时,立即点火引发的。

    等待狼烟信号的先锋队,在蜂项贺彦右卫门的攻击令下,一千余骑一齐冲向七曲口、百曲口及井之口坂三条道路,进攻稻叶城。

    烧掉全城将土赖以维生的贮粮,引起斋藤军的大混乱,士气低落。激战数小时后,稻叶城陷落。斋藤义龙在十数名侍臣保护之下,落荒而逃。

    于是,尾张国的织田信长合并了美浓国,一跃而成为一百二十万石俸禄的大藩侯。

    九月,信长移驻稻叶城,改称歧阜城。

    木下藤吉郎接受了信长的道谢之后,凯旋墨股城。

    3.慈母泪

    “斋藤家既亡,织田家的外患已除。信长公入居歧阜城,我也成为这一小城之主。该是从清洲把母亲大人与妻子接来的时候了。”

    藤吉郎对蜂须贺彦右卫门吐露心事。

    “这样很好,在下就去迎接。”

    “那就拜托你了。”

    藤吉郎的母亲已从家乡中村搬到清洲,与媳妇宁子一起平静的过日子。

    藤吉郎有好几年没见到母亲了,一想到不久即可见到想念中的母亲与妻,竟有些沉不住气,再想到终于能如愿让母亲看到自己成为一城之主,更是飘飘然。

    这个时候,墨股城的城门前,站着一位俊美青年。

    “请转告城主,竹中半兵卫特来拜见。”

    一听通报,藤吉部亲自跑到城门来。

    “哦!你来了,真好。”

    “如约来拜会。”

    “谢谢。”

    藤吉郎低头行礼。

    于是,藤吉郎的喜事成双了。

    翌日,藤吉郎率领数十名侍臣出城,到叫做征木村的地方迎接母亲。

    秋高气爽。农家庭院里,菊花盛开。收割后的稻田里,雀群在啄食落穗。

    藤吉郎观赏着田野景色,联想到乡下顽童出身的自己,不但成为一城之主,且上有慈母,下有天下无双的谋士,实在幸福!于是请来村里的长老,命令集合村里所有的小孩子。

    长老到村子里下达命令。村人心里都猜想着:领主要孩子们做什么?战战兢兢带着孩子集合。

    藤吉郎看到一百多个孩子来了,他满脸笑容,向大家招呼:“来,来!给你们糖果饼乾吃!”

    认为领主是不能亲近、可怕的人物的孩子们,被这突来的礼遇吓住了。

    “来啊,不要客气。很甜的哟。”

    藤吉郎从侍臣提着的箱子里拿了个饼,放在口里吃给孩子们看。

    孩子们这才恢复常态,“哇!”的一声,争先恐后跑上前去。藤吉郎依序,将糖果一把一把的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的父母,跪在稍远的地上,泪光盈盈的观看这动人的一幕。

    当时的日本,找不出别的领主,会亲自分糖果给农家孩童。

    藤吉郎和孩子们快乐地在一起,这时候,了望的侍臣跑回来报告说:“太夫人行列来了。”

    “哦,好。”藤吉郎高兴地回答。

    蜂须贺彦右卫门的马队,护卫他母亲乘坐的轿子渐渐走近。彦右卫门见到藤吉郎,立即跳下马,低身探头,向轿中报告:“藤吉郎样来迎。”

    “哦!”的一声,母亲自轿中伸出头探望她朝思暮想的儿子。轿子停下来后,在武士跪叩中,藤吉郎来到轿前跪伏。

    “母亲大人……”

    只叫了一声,即哽咽了。

    母亲也只是凝视着儿子,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似梦似幻”——母亲这么想。

    当年,日吉丸在三更半夜,匆忙回到中村的老家又立即要远行的时候,她忍着眼泪说:“日百吉九!走你自己要走的路……”

    日吉丸点头答应,说:“谢谢,娘。”

    两眼也是泪珠闪闪的呀……

    以前,不论到那里,做什么事,总是被大人责骂的日吉丸,如今,已成为一城之主,来迎接我这个做母亲的人。

    想着,想着,老母的双眼,热泪盈眶。

    周围的侍臣们,也感动地低声说:“啊,真感人!”

    远方跪坐于地的百姓们,衷心庆幸他们有心地慈善的好领主。

    妻子宁子也蹲伏在轿侧,拭着喜悦的眼泪。天空中几只老鹰愉快的鸣叫着,盘旋飞舞,好像在祝福这宁静安和的一刻。

    4.明智光秀

    移至岐阜城后,织由信长过了三年的平静生活。

    其间,织田家录用了一位智勇兼备的大将明智光秀。他本是美浓国惠那乡明智庄明智城的城主,也是斋藤秀龙的重臣,当秀龙被其子义龙所灭时,明智城也被攻破烧毁,他不得不逃亡,流浪日本各地十年。

    光秀学问很好,在十年的流浪生活中又历经艰难的修行,有许多难得的经验,养成了与一般武土不同的胆识,所以,信长就录用他为参谋。那时候,光秀三十九岁。

    信长不是神仙,那里会料到以后自己被明智光秀背叛,含恨死于非命!

    当信长在岐阜城延揽人才,强化军备的时候,诸国形势也刻刻在变动。

    京都方面,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义继及松永文秀两党袭击惨遭杀害。义辉之弟义昭继位为第十四代将军,但不敢住在京都,而辗转于诸侯间,苟延残喘。这也就是说,统一日本的将军,事实上已不存在了。

    甲斐的武田信玄则整军经武,秣马厉兵,想等待机会击破织田信长。

    三河的松平元康已改名德川家康,与信长的来往愈来愈频繁,订下军事同盟。

    木下藤吉郎则在墨股城广场新建一大馆。全城将士,包括藤吉郎自己在内,都拜竹中半兵卫为师。每天在馆内,上午接受论语、孟子等讲授,下午训练枪刀等武术,晚上则倾听其讲解兵法军事。

    已是一城之主的藤吉郎,最忧虑自己没有学问。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不会定下心读书,难得现在既有良师又有时间,所以他非常用功。

    唯一令人担心的,是竹中半兵卫体弱多病。但是,半兵卫从未停过一天讲授,努力地促使墨股城两千人的军队,发挥不亚于一万或两万人的战力。

    永禄十年(西元一五六七年),桑名城的泷川一益突然派遣使者来信长处,说是被北田家所攻,形势危急,请求急派援军。信长立刻命令明智光秀率军援救。

    光秀认为这是建立功名的良机,奋勇出发,途经墨股城的时候,接受了城内的招待及军粮的补充。这时,木下藤吉郎带同竹中半兵卫,来拜访光秀。

    因为两人素不相识,藤吉郎向士兵探询之后,自己走到光秀面前说:“明智光秀殿,在下是本城守将,木下藤吉郎。”

    “啊,久仰。”光秀郑重的答礼。

    因为必须赶路,无暇多待,两人交谈了几句话之后,光秀点头为礼,说:“要出发了,失礼。”然后走向自己的坐骑。

    藤吉郎微笑着目送光秀后,回头问半兵卫说:“如何?明智光秀像是聪明人物嘛。”

    半兵卫微皱眉头,注视光秀的背影,低声说:“确是聪明模样,不过,聪明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聪明;另一种则是旁门左道的聪明,我总觉得他有那儿不太对劲。看来冷静沉着,却带着股阴险之气,不宜深交。”

    藤吉郎点头说:“所言不差。”

    竹中半兵卫没有看错,二十年后,光秀突然背叛,夜袭本能寺,杀死信长。藤吉郎与光秀激战之后杀了光秀,为信长报了仇。当然,藤吉郎做梦也没想到,命运会安排自己与光秀争斗。

    明智光秀一到伊势,作战勇猛,给予敌人很大的威胁。可是,在伊势国颇有势力的北田家,很不容易击败,战况愈来愈激烈,陷于胶着。

    于是,信长一面下令木下藤吉郎赶往支援,一面准备亲征。

    将可藉此一展磨练三年成果的藤吉郎及麾下二千将士立刻进军。

    5.高冈城的降伏

    进军伊势的藤吉郎,了解战况后,与竹中半兵卫商量道:“现在是否以突破敌境,攻取敌方要冲之城池为上策?”

    “正是。我军应攻取北伊势之高冈城,该城守将为北田家第一强将山路弹正,如能攻下该城,北田家诸将,将阵脚大乱,惊慌失色。”

    “好!就此决定。”

    木下军趁着黑夜,闪电般地突破敌军右翼后,深入北伊势。

    一夜之间就进迫高冈城的木下军,在半兵卫指挥下放火烧光城外的街市。当日正逢大风,烈焰不但迅速蔓延市街乡村,且通及山野。

    孤立裸露的高冈城,被木下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十天过去了,与友军的联络被切断的高冈城,军粮即将告罄。但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丝毫看不出降伏的迹象。

    “竹中,如何是好?是否议请求信长公增兵,一举攻下?”

    “山路弹正手下之将士皆视死如归,若强行攻城我军必然死伤惨重,不如主公只身入城。”

    “可行吗?”

    “想是可行。山路弹正维勇敢善战,却极重情理。用情理去感动他,想必成功。”

    “那就行。”

    翌日,藤吉郎一个人来到高冈城的护城河边,大声嚷道:“请山路弹正殿一听!在下是织田信长之臣——木下藤吉郎。想拜见弹正殿,有话当面奉告。”

    那知城方却以开枪代替回话。

    子弹从藤吉郎耳旁擦过,他仍动也不动,面不改色地大声说:“山路弹正殿,在下不是来打斗,而是来洽谈的,如此放枪岂不惹人耻笑?”

    射击声停止了。城楼上有人大声说:“有什么话,现在就说。”

    “岂有此理!在下是战胜的织田军使者,贵方是即将束手就擒的败军。应按礼节接待胜方使者入城。”

    “哦,虽是大言不惭,倒蛮有骨气的。好,进来。”

    不久,城门打开了。对方说:“木下藤吉郎殿,请进。”

    藤吉郎踏步过桥,走进城去。

    城里的士兵都以充满敌意、凶狠的眼光瞪着藤吉郎。士兵虽已好几天没吃东西,但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一个个杀气腾腾。

    山路弹正站在楼下等藤吉郎。四目相接的刹那间,藤吉郎直觉到弹正的气宇轩昂;而弹正也感到对方相貌非凡,很可能是杰出人物。

    “弹正殿!北田大纳言虽然是公卿(日本皇朝朝臣之通称),可是他的部下看来大多软弱无能,没想到贵城将士有如此高昂的士气,令人佩服!”

    “主家危急存亡之秋,誓死守城是我辈本分。”

    “但也得看时机与情况。”

    “时机与情况?”

    “阁下已决心拚死一战以守此城,但是可曾想到后果?”

    “唉……”

    “高冈城一陷落,北昌家必将溃败。北昌家是否有其他军队比得上贵部队勇猛?”

    “……”

    弹正缄默不语。他早就想到,若自己战死了,友军士气恐将一蹶不振。

    “不论如何拚命,这样下去,这个城恐怕无法再支持十五天以上……所以,在下特来劝降。信长公无意灭亡北田大纳言殿,只是要平定天下之乱,使日本全国和平,不得不先统一诸国领土。此事要请多谅解,拚得一死不见得就合于忠义吧。”

    藤吉郎非常诚恳而尽力地向弹正解释。

    弹正俯首默思良久,终于抬头说话了。

    “在下会考虑。”

    “无缘无故向信长投降,当然有违武士的道义精神,但是为了大义、为了天下,就不同了。切记!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说完,藤吉郎离城而去。

    三日后,山路弹正率领数名部下来到藤吉郎营地。藤吉郎立即带弹正到边境的本营,谒见出兵亲征的信长。

    信长接纳弹正之请,允诺不杀北田大纳言。

    于是,不费一兵一卒,伊势国全土平定了。

    记功簿中记上的功劳,第一是木下藤吉郎,第二是明智光秀。

    木下藤吉郎由于这次的功劳,改名为秀吉。

    6.三少年

    改名秀吉的藤吉郎回到墨股城后对蜂须贺彦右卫门说:“本想再找两、三个像竹中半兵卫这样的人才,现在不这么想了?”

    “为什么?”

    “找遍全日本,恐怕也找不到能与半兵卫媲美的谋土。所以我决定自己培养名将、勇士。”

    “所谓培养是……?”

    彦右卫门感到不可思议似的回问。

    “找少年英才来,请半兵卫教育。如何?这个构想很好吧。”

    “嗯……”

    “当我年老时,这些少年将是扬威天下的名将。没有比这个更令人愉快的了。”

    生长于中村的农家,吃过许多苦,好不容易有今天的秀吉,比他人深知学问的重要。所以,学汉字于大村由己;学和歌及古典文学于细川幽斋,学连歌于里村绍巴,习茶道于千利休等,用功不懈。

    秀吉的语气更加热切了。

    “使优秀少年得以钻研学问、兵法、军事,锻炼武术,对日本的将来有莫大助益。我少年时渴望不得之事,想实现在选出的少年身上。”

    “主公心意,令人感激。”

    “立即着手选拔家境贫寒的优秀少年。”

    “遵命。”

    蜂须贺产右卫门立即传令织田领地内各村村长,推荐智勇兼备的优秀少年,并亲自选拔城内少年。

    首先被选上的是尾州二寺的制桶木匠的儿子,年方十四,名叫市松。他幼时就是个顽童,顽皮得令父母也感到讨厌,可是脑筋非常聪明。他的肤色黝黑,大鼻子、眼睛又突又大,神情傲慢。

    竹中半兵卫问他:“想做武士吗?”

    “是的。但是不做兵士或门卫,要做藩侯。”

    半兵卫微笑着说:“好,很有志气。”

    这个市松就是以后的福岛正则。

    其次被带来的是与秀吉同乡住在中村的光明寺山麓,名叫虎之助的少年。他的父亲加藤弹正也是武士,由于作战受伤残废,以致家道中落。

    虎之助才七岁,但怎么看也像已经十来岁。嘴唇紧闭的样子,看来很顽固。

    半兵卫开玩笑的对他说:“你叫虎之助啊,好像很强壮嘛。”

    他高兴的回答说:“是啊。”

    “想做武士的话,要离开母亲到城内来住,好吗?”

    “好啊,我不怕。”

    “好。你父亲加藤弹正殿是个好武士,不要输给你父亲啊。”

    虎之助默默头。

    这个虎之助就是以后的加藤清正。

    竹中半兵卫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所以,一个少年不论如何聪明,如果眼光狡猾,或巧言令色,就决不入选。反之,不论如何固执、顽皮,看来能吃苦耐劳,说话又正直,就必定选上。

    第三个被选上的是助作。他是被斋藤道三所灭的土岐左京夫的家臣的独子,在墨股城附近山中与寡母相依为命。

    半兵卫问他说:“你想做怎么样的人?”

    他以清澈的眼光望着半兵卫回答说:“有了地位不骄傲的人。”

    “哦,很好。”

    这个助作就是以后的片桐且元。

    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三少年,以崛尾茂助为长,组成侍卫队,接受竹中半兵卫严格的教导。

    不到三年,这些少年个个气宇轩昂,武术兵法也进步得令一般人感到不是对手。这固然由于这些少年禀赋优异,但也要归功于竹中半兵卫认真的教导。

    7.决战姊川

    永禄十一年(西元一五六八年),流浪漂泊的将军足利义昭来到歧阜。同情拥护他的信长,于九月率军三万,向京都出征。德川家康也参加了这一军伍。

    秋高气爽,三万兵马高举旌旗,长枪如林,浩浩荡荡的向京都行军。

    京都的松永及三好两党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为惊恐,立即向信长求和,信长答应了。

    信长一入京都,立即伴同将军到皇官晋见天皇。

    由于连年战乱,天皇多年未获诸国贡奉,皇宫一片萧条。宫门破旧,屋宇倾斜,庭园荒芜。元月里,天皇居然连年糕都不够吃,公卿们更是衣服褴褛。

    看到这一副惨淡景象的信长,立即亲自画好宫殿设计图,命令三万部下大兴土木,又下令诸侯归还夺去的朝廷领地。

    不到一年之间,信长就恢复了朝廷的气象,于是任命木下藤吉郎秀吉为京都守备,自己返回岐阜。

    京都守备是非常显赫的职务,秀吉对信长大为感激,誓言使京都和平安泰。

    秀吉认为欲保京都安泰,守军必须以身作则。于是下了一道军令,严禁盗窃与侵扰人民,违者一律斩首。他认为胜兵易骄,所以对部下管理特别严格。

    一天晚上,一位兵士在酒店喝酒之后,不付钱就离开。店主追上来请求付钱的时候,遭受殴打。巡视中的蜂须贺彦右卫门正好路过,立刻将其逮捕。听了报告的秀吉断然下令斩首,并将该首级置于京都繁华大道,曝示七天。

    京都居民,异口同声的说:“守将木下样,处处为人民看想,对自己部下的罪行也绝对不宽赦,真是公正的好官!”

    如此严格的军法下,木下军的军纪良好,守备严密,使得伺隙蠢动的三好及松永两党,无机可乘。

    秀吉镇守京都的三年之间,从未发生兵火之乱。

    元龟元年(西元一五七0年),信长三十七岁,秀吉三十五岁。

    这年四月,一向不服信长的北国越前(福并县)的朝仓义景,开始反抗了。

    信长认为绝不可再姑息,下令七万大军出征。

    奋勇出击的织田军,翻山越岭,正要攻入越前敦贺。不料,江州的浅井长政突然背叛,从琵琶湖北方偷袭织田军,这使得信长也大吃一惊。浅井长政之妻为信长之妹,也就是说,信长的内弟背叛。受到这种梦想<:"="_.不到的背后突袭,信长只好全军撤退。

    此时,秀吉自请殿后。大军撤退后,秀吉据守金崎岩寨,抵御追击的朝仓军,全军表现了誓死守城的决心与气慨。

    一夜,月光皎洁,朝仓的追兵,如怒涛般,向金崎岩寨发动总攻击。那知岩寨内空无一人,只剩下旗帜与炊烟飘荡着。

    木下军已经往三国山脉中逃亡。不问究竟的朝仓军拚命追击,越度山谷时,突听轰然一声,对面高地落下一大堆岩石,朝仓军半数以上被岩石压倒。原来,秀吉假装逃遁,实则埋伏于此。

    翌日,抵达京都的信长等人,正在为秀吉的生死担心的时候,却见他率领着军队安全归来。

    信长一见,不禁热泪盈眶地说:“秀吉!余永远会记得你这次的救命之恩。”

    逃过险境的信长,一想起平常那么信赖和疼爱的浅井长政,竟背叛了自己,悲愤不已。他决心击灭浅并,即使因而致心爱的妹妹于死地,也是情非得已!

    初夏时节,织田军自岐阜出发。行军的速度很快,三天后已迫近浅井长政的本城小谷。长政军自恃有一万余朝仓援军,可以发动猛烈的攻势。

    信长邀请率领五千名部队参战的德川家康商量战术。家康主张隔着姊川(在今滋贺县境内之河流)与之对峙,伺机决战。信长见藤吉郎亦表赞同,就决定依此计作战。

    元龟元年六月二十八日黎明。朝雾之中,在姊川两岸,信长与家康的联军二万三千,和浅井与朝仓的联军一万八千,肃然对峙。

    朦胧中,除了水流声,一片静寂——正如台风来袭前一般,宁静之中隐藏着杀机。

    当天色渐白,朝雾渐渐消散的时候,一阵马蹄声突然划破了寂静。

    站在河边的德川家康立时警觉。他发现对岸下流地方,有一队敌军正如旋风般,涉水而来。

    辨认出敌军旗帜的家康叫喊:“哦,那是浅井的勇将矶野丹波守。”

    于是,家康军的火枪队开始集中射击。但是,矶野丹波守率领的突击队仍然向信长的本营冲锋。

    这时,织由军第二队坂井右近和第三队池田胜三郎,齐喊一声,向敌方突击队正面冲锋,一瞬间,兵刃相接,人仰马翻。只见阳光照射的水面一片血红。

    突击队想必是浅井军中的精锐,织田军第二队与第三队已被突破。

    第四队是木下藤吉郎秀吉。他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猛烈冲锋的敌人,禁不住说:“野猪群冲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