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36-第二十四章 定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管是否在预计内,被伏击导致大军遭受重创都是不争的事实。这才有了贺兰敏之上报朝廷的那封奏疏。只不过,蓄意设计坑害部分“百济”降军那一部分,是不能出现在正式文书当中,所以得另外派人知会朝廷及相关人员。在得知全部真相后,皇帝李治、皇后武媚,乃至谢岩、冯宝等,无不感慨——贺兰敏之“变坏了”!只是这份“坏”,成长需要罢了。辽东、半岛两地,战事如火如荼……大唐朝廷依旧纷纷扰扰……七月,“中书令”李义府又被人给弹劾了。事由很简单,李义府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所谓的高人,给自家宅院“望气”,大体也就是看风水的意思。结果高人说其家“五行缺金”,需大量钱财方可“镇宅”。于是,这位当朝位高权重的宰相,再度疯狂敛财,完全没了顾忌,甚至收取了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的贿赂,授予其官职。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愤而上书,致皇帝李治大为不满。要知道,长孙无忌一脉的处置,原本就是“莫须有”,即便赦免,那也是皇权施恩,哪里轮得到他李义府?武皇后更是与长孙家不对付,得知李义府如此行径,同样甚为恼怒,只碍于其乃“废王立武”之功,不便发作,不满之意,亦传出宫。到了这一步,任谁也都猜到李义府下场。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圣裁,李义府突然上表“辞官”,称:“臣积劳成疾,久治不愈,苟于朝堂,恐有负圣恩,故乞骸骨,放归于野。”李义府的动作实在快了些,以至于原本有心跟着上书弹劾的其余大臣们,只能暗自收起奏疏,毕竟人家都辞官了,再上书的话,多少有些落井下石的意味。李治同样没有想到。当御览完李义府“辞官奏疏”后,李治反而有些不大舍得放其离开朝堂了。一来,此人用着顺手;二来,念其一惯在朝中鼎力支持,不管对错,那永远都是圣意为准。武皇后也想起了过往种种——“废王立武”期间,不仅率先发声,且呼朋唤友,在报纸上发文声援,虽说没有起到多大实质作用,但那也是“忠心”体现。对于掌握生杀予夺的皇权而言,“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皇帝和皇后,不约而同地有意淡化李义府的事,来了一个不闻不问,大有将事情拖到不了了之的地步。然而,自李义府呈递“辞官奏疏”于君前起,他就“称病”在家,一应政务皆撒手不管……连续几日后,李治感觉到李义府是真的想要辞官,只是心中非常奇怪,一个素来恋权的人,竟然能够放下,真就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为了弄清楚李义府真实想法,李治差遣王伏胜,以探望为名,前去“李府”。不曾想,王伏胜很快便回宫,并向皇帝禀道:“李中书前往‘皇家学堂’,据其子云:‘学堂医道院’有良医,特去望诊。”李治当时就明白了,李义府那一定是在“卫岗乡”寻得退路,所以想通过“辞官”,避开朝中大臣们的攻讦。李治想清楚这层关系后,也就顺水推舟,正式下诏:“允李义府辞去‘中书令’职,其爵依旧。”也就是说,李治保留了李义府的爵位以及散官头衔,仅仅接受了其辞去职事官“中书令”一职。如此既接受“辞官”又保留爵位的做法,展现了李治对于臣子的优待。诏令颁布后第三天。大唐皇帝李治又收到了“卫岗县侯”冯宝的正式奏疏《奏请设宝庄乡书》。冯宝这一次不光是上书呈情,连事先制作好的“宝庄乡沙盘”也通过许敬宗,摆放到了“政事堂”。“沙盘”这东西,如今在大唐算不得新鲜事物。“长安”、“洛阳”等地皆有专门制作的手艺人,而且经过多年发展,加上“算学”的一些概念流传,制作“沙盘”的手艺人也懂得了“比例”、“等高”一些知识,所以已经能够制作的很是逼真。但是,冯宝找工匠和学堂学子共同完成的这一个“沙盘”,完全秒杀世面上能够看见的所有,因为,在这其中,多了一道“上色”工序。大唐所处的时代,由于缺少“化学”知识,所以颜色颜料来源,基本是利用了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