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36-第二十四章 定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用了植物萃取或者少部分天然矿物,不仅数量种类有限,而且颜色品种也不多。可是,石子当年在研究印刷颜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矿物、植物以及所能找到的一切,进行混合与调配,不仅解决了印刷颜料问题,而且在无意中开启了“化学”的大门。有石子珠玉在前,自然有人效仿。这么多年下来,“皇家学堂”几代学子们当中,有不少于百人研究过粗浅“化学”,虽然还没有形成实质理论,但在实践中,却创造了很多实物,其中,高达近两百种各式颜色,就是丰硕成果之一。而这些颜色的出现,不仅保证了“成衣作坊”制衣需要,更是“钱号”和“印刷作坊”不可或缺之用。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冯宝将这些颜色用在了“沙盘”上,于是,一个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缩小版实景“未来宝庄乡”展现在了大唐宰相门的眼前。很快,这座美轮美奂的沙盘摆放到“贞观殿”,恭请皇帝御览。“惟妙惟肖,甚是精细。”李治短短一句,算是给出了评价。重回龙椅安坐,李治扫视了一眼几位宰相,道:“冯卿所奏,众卿以为如何?”正所谓时过境迁。相比冯宝第一次上书已经过去不少时候,整个大唐朝廷的环境,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李义府“辞官”,许敬宗迁任“中书令”,杜正伦任“门下省侍中”,上官仪调任“黄门侍郎”且“同中书门下三品”,可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谷州”得到“水泥作坊”实惠后,绝口不提及任何有关事宜,事实等于表明支持。大臣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位,地方官府无异议,在这种情况下,再有谁表明反对,那纯属是和皇帝过不去了,毕竟圣意,多少有心支持。“陛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英国公”李绩居然头一个站出来说话:“冯县侯征突厥、出海外、平百济,可谓劳苦功高!多年来,助力谢岩‘黜置使’,致‘卫岗乡’兴盛如斯,理应启用。”李绩此番话可谓非常!要知道,皇帝问的是事,可他答得却是“人”,仅仅指出,冯宝应该启用。可李治就有点不大明白了,再怎么说冯宝如今也是“水师都督”,乃实打实‘职事官’,位高权重,统兵数万,其地位实已不在十六卫大将军之下,又何来李绩所说“启用”呢?或许李绩看出皇帝困惑,再次行礼主动道:“启禀陛下,本朝‘水师’疲弱甚久,幸得冯都督造船、练兵,方有如今兵势,故老臣以为,‘都督’一职,暂无可代,至于‘新设一乡’事,可划于‘新安黜置使’职责之内,冯都督可领副使,此举前番有之,颇有成效,当续之。”李绩缓缓道出心中所想,令李治那是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李治最为担心的就是谢岩或者“卫岗乡”不闻不问,而冯宝一个人再有能耐,也未必能成事,为此,曾有派人征询过高远及许敬宗二人,却无有答案。本以为是一个难题,哪知道李绩在轻描淡写间给出了最优回答,显然其事先早有准备。李治明白了,“新设一乡”放在“新安黜置使”治下,冯宝兼任“新安黜置副使”,如此谢岩想不管都不可能,而且,还必须得管好,否则不仅影响其官声,更会招来无数非议,毕竟“卫岗乡”里很多人,皆为冯宝曾经麾下,他们是断断见不得“新设之乡”出现百业凋敝之萧条,哪怕谢岩与冯宝二人之间再有芥蒂,在公事上,也不会太过于针对,否则易落人口实。“姜还是老的辣!”李治心里暗自赞许,面上却一如既往的毫无表情,开口道:“英公所言,确系良策,诸卿以为否?”皇帝都称是“良策”,摆明了接受李绩建言,谁还会此时开口添堵呢?于是,一片“臣附议”响起……只不过,上官仪倒是提出了一个小小问题,道:“陛下,‘宝庄’乃冯都督私宅,以此定名,孰为不妥,再者,此名‘俗’也,毫无寓意,臣恭请陛下赐名。”“赐名就免了吧。”李治淡淡言道:“雅俗之分,从无定数,此事任由两位黜置使定夺好了,区区一乡地,朕无意也。”“陛下圣明!”随着几位宰相的话音落地,关于冯宝提议,“新设一乡”,终于尘埃落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